小说:陈史 小说:历史 作者:江河千里 简介:【凡人流】【修仙】年仅十岁的太子在八卫和赐童的陪伴下,只身前往异国为质,换取两国缔盟,陈国上下戮心协力,击溃来犯敌军;岂料魏国风云突变,权力更替,太子只得孤身突围,望乡路上历经劫难;天下和平日久,值此风云卷动,在强敌环绕之下,三公为谋长安,策千军万马,定千秋之计;老臣鞠躬尽瘁,新王登临王位,剑指天下,开创崭新世代。 角色:洛黄衣,洛黄衣才 《陈史》免费...
左右查看不出异状,太子举止又与平时无异,于是众人又安歇下来。
第二日天一放明,整修一夜的陈国使魏一行继续前行。
过秦川山顶后的路途极为顺畅,下山道路渐宽,蜀马可恣意奔腾,原本预计要三日的路程,就这样缩短了不少。
离开秦川后,地势渐平缓,初夏天气,田中植被已经长势旺盛,郁郁葱葱,又有民舍点缀其中,隔了大山,民俗已与陈国不同。
魏以稷、菽为食,田间广布两种粮食作物,稷、菽极为耐旱,不像陈国更南的燕国盛产的水稻,虽更味美,但是却需水不耐寒,无法在北地种植。
众人一路前行,一边欣赏魏国风光,魏属北地,地形一马平川,放眼望去,极为广袤。
远方有一骑奔来,带起一路烟尘,极远处便可望见,众人停下脚步,等待来人近前。
只见来人骑的是魏国制式军马,背后绑有一旗,旗上有一个“微”字,陈将看见,对众人道“是魏国太师几微的印记。”
话音刚落,那一骑已来到众人面前,立马行军礼,开口问道:“当面可是陈太子一行?未将奉太师之令,前来恭迎太子。”
陈将上前还礼:“正是陈国太子隶,在下府卫陈先拓,见过太师使者。”
来使又一还礼:“太师就在前边恭候,诸位,请随末将前往。”语毕转身侧立在旁,准备好带路。
众人拨马前行,随迎使前进。
那日瀛王听取太师符离之策后,思索一夜。第二日便传下诏书,命太师拟国书,将与魏交好之意示明,愿以陈国特产黍米、蜀马为贡,与魏国结相助之盟,共抗齐国之利器。
国书明言:齐欲起兵伐陈,其野心昭昭,欲得陈而伐天下,届时盖魏所不能敌也。如得魏、陈两国和纵联横,可扼齐之野心。齐穷兵黩武,为天下共弃之,故齐自取灭亡,如魏愿出兵讨齐,陈国上下愿与魏齐心协力,共灭齐。若齐亡,任由魏国取齐地。
魏王成汤看罢国书后,微微冷笑,向魏王道:“陈欲联我大魏伐齐,任魏得其地,此乃欺三岁稚童之言,安敢书与国书之上?”
魏太师几微笑道:“齐欲谋陈,妇孺皆知,而陈一国之力不足抗齐,纵横联盟我魏,倒也是必然之举。然陈瀛却怕仅黍米、等物产蜀马不足为我所动,故行此言,王上不必动气。”
“王上既有并齐之心,此也正逢其时,燕国孱弱,不足一提,”几微摇头,“如今可为盟者,唯有陈国,臣倒也不忧陈瀛不勠力抗齐。我魏国可静观其变,择时背后牵制,切不可使齐灭陈。如令两国战入泥潭,消耗国力,届时我兵一举克齐,可竟全功。”
“瀛王不取齐地,此言不可信,但本王却唯独看重此条,太师可有见解?”
几微点头回道:“齐、陈两国交战,待两国势弱时取齐,这是正策,如今要让陈王信我之信与他,老臣倒有一计。”
魏王抚掌笑道:“我知太师定有妙策,速速道来。”
几微端坐,宠辱不惊,娓娓的道:“可令瀛王遣子为质。”说完闭口不言。”
魏王一愣,旋即大笑,“陈瀛只得一子,极是宠溺,怕是陈王不肯为之。”
几微也笑,胸有成竹:“如今大势,陈王不得不为之。”
“好!就依太师妙计,孤要看看,国稷与幼子,孰轻孰重焉?”
……
此时的魏国太师几微,正端坐在行撵之上,望着远处行来的陈国太子一行。
“据传,这陈国小太子极得瀛王的宠溺,不知是真是假?”旁边有位大臣开口说道。
几微一笑,道:“出身钟鼎之家,又为独子,可谓瀛王夫妇的掌中明珠,不得宠溺反是怪事。”
先前开口说话的大臣接到:“都说慈母多败儿,如果是这样,倒也辜负了陈瀛王的名声。”
另一位大臣道:“不然,此子如何,我等不得而知,但瀛王能遣子为质,这等魄力却令人击掌。”
先前的大臣反驳道:“如今陈国危机,若是纨绔败儿,派为人质,也可算是废物利用吧。”
另一位道:“须知陈太子为瀛王独子,陈瀛如此为之,倒也让人不好拒绝。”
几微听两人对口,并不想出声发表意见,但听见其中一位这样说,不禁微微一愣,一时心有所思,轻声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两位大臣闻言,一时呐呐,各有所思,都不再言语。
很快,陈国太子一行就来到了太师几位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