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少年王爷江湖行 小说:奇幻仙侠 作者:卿乃佳人 角色:萧离,梁王 简介:阴山战败,梁王虽幸存,却发现庙堂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地。想复仇?不可能。庙堂的人早为他量身打造做了一个无懈可击的死局。离开庙堂,才发现准未婚妻自杀殉情。想寻死?也不可能。江湖中的人也为他殚精竭虑做了一个吹弹可破的活局。到了这里,故事才刚刚开始,有诗为证:改名换姓为梁尘,洗心革面重做人。曾经本是庙堂客,如今已入江湖门。才...
第二日,小乞丐早早就打发麻二哥出门去了天琼崖。
自己则是先喝了点凉水充饥。
清晨醒来发现伤病少年额头有点发烫。
小乞丐便找来一块破布用水打湿敷在了少年的额头。
之后又用更夫家仅有的一双筷子蘸水来润少年的嘴唇。
更夫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从官家手里领的清粥,两人没舍得吃。
笨手笨脚的都喂给了床上躺着的伤病少年。
结果少年意识模糊,一大半都被浪费。
做完这一切后,小乞丐便把伤病少年托付给了更夫。
自己回了趟山神庙。
他叫来了他的小伙伴们:大龙、小凤、胖鹤、瘦鹿。
如此这般的交代了一番,然后吃了点小伙伴们讨回来的残羹冷炙。
便闭目养神,坐等消息。
小乞丐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是来自各地的孤儿,没有名姓。
为了方便,小乞丐便给他们起了那些名字。
之所以用龙、凤、鹤、鹿起名。
是因为常听金陵郡最大的茶楼:御茶坊里的说书先生提起过:
梁王麾下有龙、虎、鹤、鹿四营。
至于小乞丐他自己的名字,他说等将来遇到他大哥或者梁王的人,亲自叫他们给起。
更夫他们一众人愿意竭尽所能的救治伤病少年,除了天性善良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感恩于梁王的这支军队。
如果没有梁王军队在潼关的驻扎。
换做以前朝廷那位只懂摇尾乞怜、媚上欺下的怂蛋:镇远侯之子费才。
草庙村哪里会有今日这般穷苦却稳定的日子过。
关于梁王,草庙村感激,凤凰落感激,金陵郡感激。
朝廷上那位高高在上的小皇帝更是万分感激。
只是倘若那位小皇帝知道自己的皇兄、被万人称颂、孩童稚子如小乞丐这般都奉若神明的梁王。
此刻正奄奄一息的躺在一个更夫家里的床上。
他会不会流下一两滴心疼的泪来。
那位王会不会心疼流泪,无人知晓。
但草庙村唯一的郎中左右中,在听大龙和小凤讲过了阴山战场的累累死尸,遍野横陈,
还有那个如血人一般的忠勇将士的累累伤痕后,他落泪了,起初的七分不情愿还剩下三分。
最后又被亲生儿子哭去了三分不情愿后。
便带着自己的药匣子,拿了家里最珍贵的几味药,去了更夫家。
……
给左郎中来传话的是两个乞丐,年纪十岁上下,说是他们大哥叫他们来的。
两个乞丐,一个叫大龙,一个叫小凤。
拽着左右中左郎中哭喊的最凶、还要左郎中自己带药去。
说不答应就要哭一天一夜的是左郎中的儿子:左言。
左言跟大龙他们年纪相仿,个头却矮半截,哭天喊地的配合。
是因为大龙、小凤答应以后带着他一起玩,还愿意把新做的弹弓送给他。
……
大龙、小凤回到山神庙,把左郎中去更夫家的事告诉了小乞丐。
小乞丐惊喜万分,遂让他们去天琼崖去接麻二哥。
临走时,大龙忍不住问:
“肥鹤他们去哪儿了?”
“他们帮我去找怜儿姐姐了。”
感受到大龙小凤两人一副心照不宣的怪异神情。
小乞丐连忙解释:“是借钱,为大哥哥买药。”
“哦!”
两人异口同声,一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腔调。
惹的小乞丐满脸羞赧。
他笑骂道:“赶快滚去办正事,大哥的事,你们少管。”
更夫家中。
左郎中先是替伤病少年把脉,啧啧称奇,心里震惊又庆幸。
震惊的是在山石都能冻裂的数九寒天,他居然可以奇迹般的活下来。
庆幸的是伤势虽重,却没有伤及五脏六腑。
然后亲自配好药,交给更夫去煎药。
自己则用干净的白布给少年包扎全身各处伤口。
擦去少年脸上的斑斑血迹,左郎中瞬间惊慌失措。
差点脱口喊出“梁王殿下!”
他认得这少年:竟然是梁王!
不过仔细想了想,此时说出梁王身份,终觉不妥。
于是慌忙收回震惊表情,继续为梁王处理伤口。
半个时辰光景,更夫煎好药端了进来,左郎中亲手喂少年喝下。
果然喂药也是个技术活,若换做更夫,恐怕又要浪费大半。
接过空碗的更夫,看着床上伤病少年的真实面目,瞬间震惊错愕,与左郎中方才的表情别无二致。
原来更夫也认得眼前少年便是梁王萧离,神思数转之下,所做决定竟然与左郎中所想不谋而合:秘而不宣!
没有被察觉到表情异样的更夫,同样收回了震惊表情,焦急问道:“怎么样?能活吗?”
左郎中沉声说道:
“命是保住了,只是要恢复如初,恐怕还需要些时日。”
“左郎中有如此妙手仁心,真是咱们草庙村的福气。”
医者仁心不假,但作为乡野间一个小小的郎中,左右中他可受不了此般赞誉。
“哪里就妙手了,只是此人求生意志非常人所能比罢了。”
似乎想到了什么,左郎中把目光从少年身上移开,看向更夫问,
“你们当时怎么发现他的?”
更夫不明所以,便把当晚救人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说给左郎中听。
“哦,这就对了,原来如此。”左郎中听后恍然大悟。
“什么就对了?”
左郎中轻笑道:
“子不语怪力乱神,起初我真以为此人莫不是天神下凡。
否则怎会身负重伤后,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活下来。
却原来是有人用“筑尸台”保护了他。”
更夫疑惑道:“筑尸台?”
““筑尸台”是七八个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像搭屋筑巢那般,把需要保护的人围在中间。
如此,在战败后,筑尸台一方面就可以在敌人补刀的时候,充当肉盾。
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保暖御寒的功能。
就如这几日的冰冻时节里,被保护者不至于被冻死。”
……
左郎中所言非虚,要知道对于战后战场的清理。
战胜者一方都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补刀。
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倘若真留一两个装死佯伤的将领存活,无异于放虎归山,所以这就是补刀的重要性。
不过,除了“筑尸台”外,左郎中还少说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被保护者醒来的时机。
古往今来,无论大战小役对于战场尸体的处理。
大体也就几种:坑埋,筑京观,还有焚尸。
楼荒国自古多为化外之民,以游牧为主,善骑射。
对于大战之后的处理问题,他们才不会浪费人力去挖坑埋尸或者磊骨成观。
他们只会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法子:焚尸。
话说回来,倘若梁王没有及时被小乞丐发现,此刻才醒来的话,恐怕也是难逃一死了。
因为此刻的阴山,楼荒大将车布正带着一小队人马:淋油焚尸。
绵延数十里的数万忠魂,终归是逃不过那滔天烈火。
……
更夫依然不解,如听天书。
左郎中两指捏着下巴接着说道:
“这是战场上一种特殊的保命法子,也是一种被勇武之士所不齿的无奈之举。
若非毫无胜算,只能赌一人独活,谁又肯做如此绝望之举?”
被保护下来的那个活着的人,才更痛苦吧。
左郎中心生不忍,不免暗自叹息。
更夫的思绪还停留在“筑尸台”,摸着空药碗,茫然问道:
“所以说被保护的人一定很重要,那他会不会是……”
“不是梁王。”不等更夫问完话,左郎中急切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