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大明之朕的臣子全是奸党 小说:历史 作者:豆奶加蛋 角色:朱挺刘瑾 简介:穿越成为昏君,手下大臣个个都是奸党,皇权被架空,怎么办?朱挺刚考完MBA工商管理硕士,系统就把他丢到了这个惨无人道的皇位上。想想崇祯帝,他觉得自己还可以抢救一下。抱大腿,联姻燕王!股份制改革!让那些闲得淡疼,憋不住想造反的王爷们,都来做大明的股东!内阁向董事会方向,进行改组。商业繁荣?工业崛起?开疆拓土?那是最基本的好...
满朝群臣,只到了一半。
还有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没有到。
偏偏在这个时候,兵部将辽东急报送了上来。
如今朱棣是摄政王,先拿过急报,扫了几眼。
“陛下,这是兵部在给朝廷甩脸子呐。”
朱挺料到会有人出幺蛾子,见兵部当先出手,也不意外。兵部尚书洪承畴,可是亦步亦趋的跟在首辅严嵩后面,是他的左膀右臂。
“说说看,他洪承畴是怎么甩的脸子?”
朱棣冷笑两声,将写着急报的那张纸,用二指夹着,在一众朝臣的面前抖了抖。
“辽东经略李成梁,向朝廷请求粮草、棉服,准备过冬。还威胁朝廷说,如果物资不能如数运到,就要重开马市,就地和北元、鞑靼做交易!他区区一个边将,倒是好大的胆子!”
“兵部尚书洪承畴更绝,直接批复,物资仅有半数,剩下一半向摄政王讨要!”
“孤王这才第一天上朝,就被人将了一军啊!”
说完,仰天大笑了几声。
只是没人附和,这孤零零的笑声,在金殿之上,显得有些尴尬。
朱挺再一次听到了李成梁这个名字。上次上书逼迫自己禅位的,就有他一个。
这货是仗着山高皇帝远,手里有兵权,有点肆无忌惮啊!
“皇叔,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应对?”
朱棣重重哼了一声,甩手将那份急报,扔在了地上。
“怎么应对?洪承畴朝会迟到,孤王先打了他的板子,再跟他好好说一说应对之策!”
朱棣这暴脾气,寸步不让。
朝堂上的气氛,显得很紧张。但谁也没觉得,朱棣能打了洪承畴的板子。
人家只要一直不来上朝,你又能怎么办?
兵部手握京城十二团营的指挥权,就算是跟朱棣的朵颜卫硬拼,也未必就会输了。
朱挺看着朝堂之上,这剑拔弩张的对立姿态,有些头大。
之前倒是没有想到,朱棣会这么刚!
不过这形势,已经比之前好了很多。之前是自己一个,要面对所有的朝臣,那压力可想而知。
现在有朱棣在前面跟他们硬刚,自己这个皇帝,总算是有了躲在后面松口气的机会。
朱棣是自己刚刚封的摄政王,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孤身奋战。朱挺身为皇帝,忙的都是自家事,也该给他一点支持。
“朕有个主意。”
这一声,立刻打破了朝堂上的僵局。
物资不够,任谁看来,都是束手无策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只有谁能拿出物资,才能解决问题。
可现在,这个一向被视为昏君的皇帝,居然说他有办法?
确定没在开玩笑?
朝臣们齐齐望向了,高高龙椅上,那个一直被他们忽略了的皇帝。
朱棣也有点不信。
谁不知道皇帝从登基的那一天,就开始被架空?手里怎么可能还有钱?
不但调动不了国库的钱,就连宫里的小金库,只怕也是空空如也,比脸还干净。
“陛下,这事不用你操心了。他李成梁敢私开马市,私通敌国的话,孤王亲自率军去灭了他!”
朱棣说这话,是有底气的。
朵颜三卫,天下精兵!来京城,只不过带了三卫其中的一卫,还是遴选的精锐人马。
如果拿出全部家底,消灭一个辽东李成梁,不在话下。
朱挺送给朱棣一个微笑。
这个暴脾气的皇叔,很对自己的胃口。要的就是这种,一言不合就开干的气质。只有这样,才能镇得住朝中这些老奸巨猾的权臣。
但对付李成梁,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行的。他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处理这件事的核心,还应放在京城。
“皇叔何必亲自出马?李成梁不过就是要点物资罢了,小事情。”
小事情?
谁也不知道,朱挺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的手里,还有什么底牌不成?
朱棣是个直性子,一听皇帝这漫不经心的话,当场就急了。
“陛下说这是小事情?可知李成梁手中,掌握着十万关宁铁骑精锐?击退北元,降服鞑靼,在辽东一带没有敌手!他若是有点什么异心,除了孤王的朵颜三卫,还有谁是对手?”
朱棣说的,都是实情。
如果抛开朱棣不算,李成梁可以说是当朝第一名将。手中掌握着边军最精锐的关宁铁骑,在武将之中威望甚高。多年经营辽东,军中势力根深蒂固。
满朝上下,除了朱棣,再无一人是李成梁的对手。
这也是他敢于向皇帝叫嚣的资本。
不过,朱挺跟其他人的思维不同。
在他看来,李成梁就是一个实力军阀罢了。虽然不大听话,但也不是没法利用。
军阀的诉求是什么?
在大明朝,没有人比朱挺更了解。
李成梁已经有了强大的军队,有了经营稳固的地盘。此时的他,差的就是一个在民间的好名声。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做出叛国的事情来。
他最需要的,是如何名正言顺的名利双收。
而这些,恰恰是朝廷才能给的。
“朕以为,李成梁将军镇守辽东,让北元和鞑靼不敢造次,这些年来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这句话,肯定了李成梁的功绩。金殿上,文武百官连连点头称是。
只有朱棣黑了脸,他不知道皇帝这是要闹哪样?既然委任了他做摄政王,为何又与他唱反调?
朱挺不理会金阶下百官的反应,继续说道。
“若是李成梁将军,再能替大明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功绩就可以直追开国二十五功臣!朕在考虑,要不要重新开启,异姓封王的先例?”
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
朝堂当场就炸开了锅。
异姓封王?
自汉高祖刘邦白马之盟后,天下极少有异姓封王的先例。历代天子,都对此讳莫如深。
无论臣子立下再多大功,封为国公,基本上就已经爬到了巅峰。
大明开国二十五功臣,多半也只是死后追封为王,绝无活着就封王的外姓功臣。
谁也说不准,一旦重开异姓封王的例子,天下又会不会再度陷入混乱之中?
异姓封王,无疑对朝臣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一时间百官为之激动,都眼巴巴的看着皇帝,希望这个昏君不是在开玩笑。
只有朱棣,反应极为激烈,竟然当殿抽出了腰间宝剑。
“陛下,异姓封王一事,万万不可!”
>>>点此阅读《大明之朕的臣子全是奸党》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