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出山后,开局赤壁之战》中的人物毛阶郭李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古代言情,“含情凝眸”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三国:我出山后,开局赤壁之战》内容概括: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的目光穿越千年,看到了一个所有人都看不到的结局。这一战,曹军若赢,那它只会是王冠上的装点,不会被多少人记得。可惜平行世界里,曹军输了。那么,此战注定是一场被人铭记了近两千年的战役,这一战成就了三国局势,也改变了太多事情。而他,必须从一开始,就挽救这一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他要把这场东风截下来
古代言情《三国:我出山后,开局赤壁之战》,由网络作家“含情凝眸”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毛阶郭李,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艾……艾,我叫邓……艾。”……邓艾口吃,语称艾艾。北府将军戏之曰:“汝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世说新语·言语》原来邓艾家中本是南阳新野大族,因为战乱而家道中落,父亲被征召入伍,辗转诸侯之间,也不知道死在了哪场战役里...
阅读精彩章节
好在诸葛亮从车上下来,露出温和的笑容:“别怕,是我们的车差点撞到你,需向你赔礼。”
说来也怪,诸葛亮人帅盘顺,又是文士打扮,一出场,小男孩的戒备心就低了些。
他道:“我……我我……我不用陪!”
一出口,竟然是个口吃。
诸葛亮也不以为忤,问道:“既然不用陪,那这样,我们也往北走,顺路带你一程可好?”
这个建议明显让小男孩心动了,他终究是个孩子,这一路走的太累。
“好……好!”
听到答复,诸葛亮点头,顺便问道:“那小友便上车吧。你叫什么名字,到哪里去呢?”
小男孩跟着两人往马车走,边走边把镰刀揣回怀里。
“艾……艾,我叫邓……艾。”
……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北府将军戏之曰:“汝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世说新语·言语》
原来邓艾家中本是南阳新野大族,因为战乱而家道中落,父亲被征召入伍,辗转诸侯之间,也不知道死在了哪场战役里。
母亲一边务农,一边独自把他和另外两个孩子养大,日子过得清苦,但新野刘备休养生息,与民为善,母子四人却也能活下去,邓艾甚至还有时间读书学习。
说起来,邓艾口吃的病症,也是因为家中破败时父母疏于管教,耽误了学习语言的时间。
日子本是安宁,没想到曹操大军南来,曹操因屠城凶名赫赫,百姓大多随刘备流亡,邓艾的母亲带着三子,没能跟上大部队,只得返回家中,听凭天命。
结果这次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荆州,心情大好,并未屠城,却征召新野百姓北去屯田。
邓艾身为长子,独自收拾行囊,替母北去,这才有了之前一幕。
诸葛亮在车上听完邓艾的遭遇,默然许久。
这世道,终究还是乱世,黎民百姓,不得安宁,也不知何时天下才能平定。
日前他与曹无秉烛夜谈,曹无曾言,曹操此战若输,天下还要混乱七十年,每念及此,诸葛亮心中惶恐,只觉乡野村夫,于事无补,叹息不止。
邓艾聪慧异常,察言观色,知道诸葛亮非是常人,只答诸葛亮的问话,不敢多言。
这一少一小的组合,若是曹无看到,必定惊掉了下巴。
灭蜀之人和蜀汉第一人竟是相当和谐,也算是某种宿命之说了。
诸葛亮正想考校下邓艾所学,突然间,马车再次停了下来。
“六儿,怎么了?”
诸葛亮问时,阿六已经答道:“先生,前边有大队马车,咱们先到边上等等吧。”
诸葛亮甚是好奇,现今南方战火,官道上早没了多少行人,又哪里来的大队马车呢?
他掀起车帘,朝外看去,确实见到长长的马车队伍经过,有一辆车上,恰也有一人掀起车帘,两人看了个对眼。
……
曹植非常的开心,他少有文名,才华横溢,年纪轻轻便闻名文坛,父亲曹操也对他非常满意。
前几日,他与众兄弟一起宴饮,废物大哥曹丕喝醉后透露出要去前线劳军的想法。
按曹丕所言,父亲以武力征伐天下,儿子们谁能去前线,必然得其欣赏。
于是曹植当机立断,组织了一批文人,赶在曹丕之前,让他们随自己南下。
号召一出,响应云集,从者甚众。
最后曹植领着大小文士百余人,加上一些擅长溜须拍马的官员,乘着近二百辆马车,浩浩荡荡的从邺城出发。
他的想法很简单,到了前线,办一场名士大会,大伙儿作一些千古名篇出来,通报全军,让士兵一起欣赏,岂不美哉。
小说《三国:我出山后,开局赤壁之战》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