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国度抖音热门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_最新小说沉睡国度抖音热门

小说《沉睡国度》,现已完本,主角是抖音热门,由作者“穆楠森”书写完成,文章简述:成千上万的休眠大厅,像金色的甲片一样倒扣在大地上,美丽、静谧,金属的色泽和自然的光辉交融一体,沉睡国度的鼾声绵长悠远。一种强烈的情绪在我的心中翻滚、膨胀,驱散了孤独的阴云,我突然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来看一看这场日出,哪怕这一个小时就会耗尽地球上所有的资源,或者下一刻风雪就会卷土重来。可尽管如此又能怎样,太阳明天依旧会升起来的,明天不行的话,太阳也还是会在那里,等待着一天又一天,又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手已经放在了按钮上。...

点击阅读全文

沉睡国度

《沉睡国度》内容精彩,“穆楠森”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抖音热门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沉睡国度》内容概括:第一章沉睡国度“还有多久到基地?”“只有二十公里了”我和我的同伴林和外出维修从太阳能电厂到基地被损坏的输电线,然而就在我们返程的第二天便遭遇了暴风雪由于动力系统随着人口的急剧减少而崩溃,原本的铁路线此时都被砂石和白雪掩盖起来,行驶到一半的列车如同被遗弃的孤儿睡在笔直的轨道上,我们只能徒步前进雪上加霜的是太阳能电池板通常都建设在空旷向阳的山坡,附近也没有可供庇护和补给的场所,我和林和只得在雪...

在线试读




“还有多久到基地?”

“只有二十公里了。”

我和我的同伴林和外出维修从太阳能电厂到基地被损坏的输电线,然而就在我们返程的第二天便遭遇了暴风雪。

由于动力系统随着人口的急剧减少而崩溃,原本的铁路线此时都被砂石和白雪掩盖起来,行驶到一半的列车如同被遗弃的孤儿睡在笔直的轨道上,我们只能徒步前进。雪上加霜的是太阳能电池板通常都建设在空旷向阳的山坡,附近也没有可供庇护和补给的场所,我和林和只得在雪中艰难跋涉了整整半天。

“不行了,雪太大了。”林和的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像信号不好的电视机一样口齿不清,“到前面休息一下。”

幸好经过半天的行进,我们已经走进了郊区,周围的建筑多了起来。因此我们立刻逃难般地钻进了一栋临近的别墅里。

这是栋相当破旧的宅邸了,也许是长时间没有人烟的浸润,房间一阵生冷和死气。林和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球形的热源,那东西靠里面的化学反应,不需要产生明火就能发热。自从地球资源趋于枯竭以来,像这种低耗能又便携的产品大受追捧。听基地年长的教授说,在钱还没有沦为废纸前,开这样一家制造厂是很赚钱的。

这是今年入冬来的第四场暴风雪,凶狠的风野兽似用头顶撞着身单体薄的玻璃窗,吵得人耳膜发颤。这一切看起来是那样喧嚣,但是当你望向窗外的时候,你又会发现这个世界出奇寂静。

因为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睡着了。

当初地球的资源在经历了半世纪雪崩式的枯竭后,世界转而进入了如寂静的深秋般的发展时代,所有活动的优先考虑条件变成了能耗。然而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手中沙似的资源,不可挽回地飞速流逝。

直到休眠技术的横空出世,惊雷一样震撼问世。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项仅需要极简的原材料和微薄的能源供给,且技术层面简单易行的技术,就能将人*体进行长时间休眠。

为向公众展示该技术的安全性,被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以身作则,钻进了休眠仓中整整一年,只为证明他技术的成熟性。

时隔一年后,他精神抖擞地重新走出休眠仓,各项身体指标都显示着正常,甚至他的年龄也像被停住了一样没有增长。实验的大获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所有人都观望着这个轰动的技术,殊不知今后它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早一批进入实验性休眠的是医院的危重病人,他们的休眠既是希望等到苏醒的那天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能够医治他们的地步,也是为了节省当今本就衰竭的资源。这种事情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人尝试过了,倒没有什么新奇的。

后来随着休眠技术越来越简易化、平民化,更多的休眠仓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里,事情就变得不再寻常了——因为选择休眠的人越来越多。

生产粮食的农民们休眠了,食物短缺的地方就会有更多人休眠;制造机械的工人们休眠了,秩序崩溃的城市里的人也紧跟着休眠了。就好像是越滚越大的雪球,无法遏制的休眠运动瞬间席卷了全球。

至此,经过短短的二十五年,地球上休眠的人数已经达到了99.9%。

“吃吗?”

林和扔过来一条压缩饼干,我们一起坐在这座别墅奢侈的皮制长条沙发里吃起了午饭。

我和林和都是地球上最后一些没有进入休眠的人,我们大多数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背负着人类最后的希望在寻找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或者其他的出路。在实验基地里,我们就是一个微缩的人类社会,我们种植作物也生产工具,我们在此研究也在此生活。第三次暴风雪摧毁了我们基地的一半动力系统和维持基地运转的输电线,所以我们两个才会请缨外出维修被损坏的电线,结果在刚找到受损路段,又经过好几天的奋战修理后,第四场暴风雪又来了,把我们刚修好的电线再次破坏了。但是我们并没有携带足够多的粮食,只能狼狈地返回基地,之后我们就被困在了这里。

至于其他人类90%都在集中休眠点的舱室里,等待未来的某天被唤醒。其余的少部分得到许可的人也在家中独立的休眠仓里,不过这些休眠仓大多也与中央的控制中心所连接,以便后期的统一唤醒。

“喂,你过来看看这个。”林和突然在另一个房间叫我,“休眠仓。”

林和发现这里原来也有休眠仓,只是没有人睡在里面。在休眠仓的普及之后,基本人人的家里都会有休眠仓的出现,这是很常见的事情,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别看这些了,你说,什么时候这雪会停吧?”我问林和。

“早着呢。”

“早着呢可不行。”我反驳,“基地的资源还能撑两天吗?”

“两天应该没问题。”

“但是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回去了。”

“当然要尽快回去。”

我和林和又坐回了沙发里,但是已经没有压缩饼干了。我们就是单单坐在那里恢复体力,焦虑又沉默地等待着雪停,可风雪依旧呼啸而过。

我们没有聊天,只是坐在那里望着对面的挂画出神。这是休眠时代里还清醒着的人的共性,经常在一段时间不知道要去做什么好,望着什么东西一望就可以很久。一切不过是消磨与被消磨。

也许是因为大雪的缘故,这些天来基地的氛围都很压抑,所以这也是我主动要求外出修理电线的一个原因。但他们总说我跟大家是不太一样的,毕竟我是在休眠技术问世后出生的人,我从出生起得到的教育就让我明白,人类是可以随时选择暂停自己的生命的。在我十几岁的时候,还清醒的人口数量就降低了50%,生育率甚至跌到了小数点后几位。后来政府统一组织修建了中央休眠仓后,我的家人们也领取到了休眠的资格。

我没有想过休眠,甚至不认为休眠是什么必要的事情。尽管这种想法听起来很反叛,但我一直不觉得地球的资源枯竭到了迫不得已让99%的人都睡大觉的地步。我就是在这个时代里出生的人,可我们依然有风、水和阳光,依然有空气供给我们呼吸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又需要有那么多人休眠?我想不通,那就不想了。

不过人在这种时候是管不住乱飞的遐思的 不思考这件事很快又会被其他事情吸引注意力。比如刚才我们在房间里闲逛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各种乐器,想必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一定是个音乐家,再不济也是个音乐的资深爱好者。我的脑海中立刻开始出现一个离群索居的音乐家形象,原型就是曾经在我们基地里居住过的一位钢琴师。他来到基地的原因是他还没有做出过一首满意的曲谱,否则他是没办法安然入睡的。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他依然没有做出那首梦中的乐曲,直到第一场暴风雪来的时候,我们几乎毫无防备,他烧光了所有的五线谱取暖。等雪停了之后,钢琴师已经从基地离开了,他说:事已至此,先睡一觉吧。

从此以后我们就没有见过他。

“问你个问题。”林和突然开口,“假设你是一个弹琴的。你是希望麻木地弹一辈子琴,还是有个机会能让你在世界上所有人面前弹琴,但是就只一个夜晚?”

“你今天怎么这么哲学?”

“问你话呢。”

“我也没弹过琴,没代入感啊。”

“那就换成你熟悉的东西,什么都行。”

林和铁了心要我一个回答,但是我的思维太钝,生了锈似的,转不动了,想不明白他这么高深的问题。我不弹琴,也想不出什么和弹琴类似的爱好。

“我想不好。”我如实回答,“我肯定希望活着,钢琴家就不一样了。”

“你完全没理解我意思。”

林和也不解释了,我猜他应该也想起了那个远走高飞的钢琴家。

“那你为什么不休眠?”林和居然是头一次问我这个问题。

我们认识已经有三年了,三年前未休眠的人口还有20%之多,世界的秩序也没有彻底崩溃。我们在同一个新成立的实验室里工作,研究的课题就是关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希望这能成为今后人类文明的出路。当时我们打赌99%的人类休眠的那天究竟什么时候会到来,我猜的是五年,他猜两年,虽然最后谁也没有完全对,但我还是因为答案更离谱而打扫了一个月的实验室。

我问他哪来的自信觉得两年内人们都会去休眠的?他说这就像是雪崩一样,一片两片的构不成雪崩,但只要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所有的雪花都会在一瞬间掉下来。这也是一样的。从10%到20%可能用十年,但是20%到99%没准也只需要十年。

“我们不是还没有研究出来太阳能高效率的转化办法吗?”

“也是。”

“而且我还没见过资源枯竭前的地球。我出生以来就以为地球是这个样子的。”

我不休眠的原因很简单:我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这对我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事。还没有得出研究的结果,我即使休眠了也没有意义。我也没想过休眠之后那个未来的地球会不会恢复到以前那样,在我的眼中地球从一开始就是这副样子,安静、疲惫。我们的组长总说很羡慕我的这种率真和纯粹,以及我对过去世界的一无所知,而我只觉得我是每天都太疲倦而没有精力去感到焦虑。

本就昏沉的天色一点点沉了,我跟林和找到了一个还算整洁的房间休息。窗外寒风呼啸,我几乎是倒头就睡了。林和说他去再拿点热源核过来,这样晚上就不用担心被冻死在这里了。

第二天醒过来的时候林和已经不在房间里了。我迷迷糊糊地被醒了,喊他也不回话,直到我在休眠仓里看到了一睡不醒的林和。

这对我来说是个莫大的冲击,看着那长条形的休眠仓,我一阵头晕目眩,立刻想找到按钮把他唤醒,又后知后觉这些系统全都是由中央来控制的。

我花了三分钟的时间来接受现实,接受这个如在梦中的现实。

我显然没办法把林和从里面撬出来问个究竟,但是我大概明白了林和的用意。因为外面的大雪依然纷纷扬扬不断地飞着,好像有野心要把地球变成一颗巨型的雪球。我们携带的粮食根本不足够两个人吃太久,所以他成为了那个睡着的人,我说不上他是伟大还是自私。不过从某些角度来看,休眠技术的诞生原本应该是人类的福音才对。

我无从得知林和昨晚是怎样的心情,我只能接受或被迫接受了他做出的选择。

整整四天雪才停,昏天黑地的日子里我跟躺在休眠仓中没有区别,因为人*体在那种昏睡的状态里最节省能量。这几天我的思维像凝滞的沥青,粘稠,转不动,直到出门后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这才感觉到了自己生命的存在。

雪停了,我决定轻装简行继续出发。除了太阳能电厂外,在基地的附近还有其他应急能源供应厂。基地里曾经约定过,倘若外出的人员持续两天没有回应总台的消息,立刻会启用备用计划以防万一。我跟林和的通信器早在第四次暴风雪刚一袭来时就损坏了,到现在已经失去联系了近一个星期,他们应该也使用了应急预案。

太阳升起来了,却还是雾蒙蒙的。风雪的阴云没有完全散去,仿佛随时都会卷土重来,我的心情反而出离轻松起来了。林和在休眠仓里等待被唤醒也算是一种归宿,基地的同事们启用了第二计划,我的生与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无足轻重的时候,无上的自由此时就向我敞开了怀抱。

距离基地的路只剩不到十公里了,在交通还没有完全瘫痪的以前,像这么短的距离没人把它放在眼里的。可真当要用双脚去丈量的时候,这就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资源的枯竭剥夺了大家熟悉的世界,等大多数无法适应这种陌生的人选择休眠之后,有些野心家冒出了头来。他们以为凭借他们少有的清醒,就能把剩余的资源全都掌握在手中供他们享乐。

而资源没有了就是没有了,种不出葡*萄的地方有再好的酿酒师也无济于事。红酒的生产不仅需要资本家的投入和酿酒师的鬼斧神工,也需要种植的果农和开货车的司机......

对,问题就出现在这里了。我们的机械普及率还没有达到百分百替代所有人的时候,休眠技术提前拿走了这些人。所以这些野心家们的野心很快就被现实浇灭了,他们最后也选择了休眠等待着新世界的到来。

那都是我少年时候模糊的记忆了,在那之后就已经没有这些冲突了,譬如反抗运动甚至发动革命,在我长大后这些动乱都没有了,只有人口在滑坡式下降。毕竟人类的精力也是宝贵的资源,这些资源都在渐渐枯竭下来。而我隐隐感觉到这是一场无人纠正的错误,这种错误产生的裂隙还在不断扩大、滋生,引发更多的新问题。

我继续向前走,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走了一天,等到深夜才赶回基地。远远就能看到我们的基地亮着星星点点的节能灯,像是地球的最后一缕呼吸。

我两手空空地回到基地,总有些心怀愧疚,所以我做足了心理建设才靠近这座伟大的建筑。但是,当我刚一踏进基地的时候,一种肃杀之气立刻席卷了我。通常来说基地不会是安静的,就算没人说话也会有生产的机器运转,但是今夜格外肃静。

我很快发现,这里,那里,全都是空的。

住宿区、试验场、休息室,全都空无一人。

所有的痕迹都告诉我,这里的人类活动在雪停之前就消失了。绝大多数动力系统都关停了,能源剩余量约20%,但是还有少部分基础设施处在休眠状态,难道这是专门为了等待我们回来而留下的吗?

基地里的人应该是经历了一次迁徙,可是他们为什么没有带走所有是数据和粮食?

脑海中各种猜测四起,恐惧让我很想大喊,但是四周太安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像任何声音都会使一切塌陷,像雪崩那样。

那种恐惧指引着我,向一个方向跑去,只有那里能解答我的疑惑。所以我在风中拼命地跑了起来,蹚过刺骨的白雪,向前跑去。因为我知道在那里——就在那里——沉睡着成千上万的我的同伴们。倘若要在这个寂静的地球中迁徙,那就是唯一的归宿。

中央休眠仓集中安置处,这座浩大的建筑群分为地上和地下,每部分都有上万的独体建筑,而每座穹顶般银色的金属壳里存放着上万的休眠仓。它们像银色的波光一样,构成了属于机械的海洋。

在我十八岁的时候各国联合起来修建了这座震撼的建筑群,那是因为各地自主休眠的人口激增,针对自己选择休眠与否都应享有人身自由权的话题吵得沸沸扬扬。于是休眠纳入了计划之中,本意是在不影响探索地球未来发展的前提下,把休眠的资格合理调配出去。起初的几年里这座建筑群对社会关系的稳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却又是后几年中造成99%的人类全都选择休眠的罪魁祸首。

这还是我第一次来到停放休眠仓的大厅,我从一列又一列整齐排布的休眠仓中穿行而过。这些休眠仓的外壳是反光的,我看不见里面的人,却又好像能认出他们每一个人的脸。

我一路钻进了这座沉睡国度的心脏里,也就是整个休眠中心的控制室。基地里的前辈们曾有参与休眠计划的学者,原本他们是站在这里负责唤醒全人类的希望,但是他们把希望散播给了基地里的更多人。

人们期待着被唤醒,在控制中心几乎没有设置什么阻拦,甚至可以唤醒全部沉睡人类的按钮就在面前的保护罩里放着,生怕人看不见似的。我很快就启动了控制室里的各项系统。

在这里存放着所有休眠仓的数据和管理它们的方法。因此我得知了最后几个休眠的舱位也被填满了的现实——那就是我在基地里的同伴们。他们在暴风雪还没熄灭的那个夜晚就赶来了这里,打开休眠仓,然后一睡不醒。

他们是因为资源的短缺,因为风雪的侵袭,还是因为绵长好像望不到尽头的夜晚,才选择来到这里的?还有那个钢琴师的离开、林和的沉睡,究竟是因为什么?我不需要知道答案。

现在,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全都如云雨般聚集到我的头顶,我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后还醒着的人类了。

我一直在想,一直在怀疑,但是直到今天我才敢问出来,休眠对于人类来说是否是一种希望?还是将希望强行转移在别人身上的一种勒索。以前我们总把这座建筑群看成是人类为了节省资源、延续生命而诞生的伟大创造,可那些排排方正的休眠仓却又那么像是棺椁。人类想要用贪念杀死地球,地球则用绝望杀死了人类,枯竭的并非是地球的资源而是人。

控制大厅里只有机械运转的嗡鸣,无数机器正按照程序设定有条不紊地管理着休眠中心的运行,无数能源正在我脚下的大地燃烧,供给给休眠仓里沉睡的人们。只有一个舱位还空着了,那个显示着舱位空白的绿点错误一样出现在屏幕中,我的眼睛无论怎样也没办法从上面移开。

我知道那是属于我的,那是等待着我的。

而就在这时,控制室渐渐变得明亮了。因为大厅的中央是一块巨大的荧幕,监控的是外面的世界。远方太阳正在照常升起来,火红的圆球把夜色扯开一道横亘天穹的裂隙,从那里流出许多金色的血液,黑夜在死亡前挣扎着分娩出了白昼。

成千上万的休眠大厅,像金色的甲片一样倒扣在大地上,美丽、静谧,金属的色泽和自然的光辉交融一体,沉睡国度的鼾声绵长悠远。

一种强烈的情绪在我的心中翻滚、膨胀,驱散了孤独的阴云,我突然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来看一看这场日出,哪怕这一个小时就会耗尽地球上所有的资源,或者下一刻风雪就会卷土重来。可尽管如此又能怎样,太阳明天依旧会升起来的,明天不行的话,太阳也还是会在那里,等待着一天又一天,又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手已经放在了按钮上。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