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七零军嫂是作精,迷得军官超溺爱》,是以李慕云何丰雪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桑意”,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军婚文七零八零先婚后爱发疯怼人】李慕云天生感觉缺失,进而反应迟钝、四肢欠发达。刚出生亲妈难产去世,转天被亲爹当成包袱送养。养父母消失后,她找到亲爹家“讨债”。第一天主动帮忙洗碗,却打碎家里所有盘碗;第二天和继姐扯头花,头破血流笑着被满院人围观议论;第三天她做了个噩梦,一睁眼……后妈决定给她找个人嫁了。隔壁军属院兵王是个冷面煞星,年纪轻轻板着脸,经常训练不回家。李慕云愁眉苦脸,梦里男人即将牺牲,她嫁过去就当寡妇?不过,男人没了她就能悄悄干坏事喽。陶金辉能力强、级别高,但适龄女性避之不及,传说他身患隐疾。他有苦说不出。从七岁那年开始,他总是会感到没由来的悲、喜、疼、痛,可家人觉得他是为博取关注乱说,久而久之,他习惯隐忍。直到有一天,他看到面前磕破脑袋还淡定说不疼的短发小傻子,下意识摸了摸脑门。好特么疼。从此以后,冷面军官化身护妻狂魔,为祖宗鞍前马后,恨不得揣在身上。李慕云进分娩室前,安慰丈夫:“没事,我不疼。”陶金辉颤颤巍巍地扶着墙,咬牙:“我疼。”...
看李慕云终于安静下来,程立庭和何书良对视一眼,暗自松了一口气。
太可怕了。
不过作为高级干部的子弟出身,程立庭很快调整过来,甚至没话找话,接着何书良提及的何丰年,迅速展开下一话题。
“小年在十中念书,说来那也是我的高中母校,”程立庭话音一转,“金辉,我们俩年龄一样大,当年我怎么没有看到你?”
李慕云心想这不是很正常吗,人与人之间是有圈子的,程父比不上陶正程。
不过她没开口,她看向陶金辉。
她对陶金辉以前的生活也很好奇,能养成陶金辉对家里淡漠的感情,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
陶金辉看李慕云投过眼神,之前敷衍的想法一改,道:“我读书时间长,父母在我六岁的时候就送我到寄宿学校读书,平时有假期就去种地,玩的时间很少。”
这与陶金辉极强的独立能力相符合。
程立庭顺势点头:“你比我勤快,我读书的时候爱玩,实在闹腾,我父母才起了让我参军的想法。”
这话真假参半,如果按照时间的轨迹,他读完高中就取消了高考,不参军只能下乡,大部分干部子弟还是更愿意去部队。
陶金辉看程立庭对他的经历很感兴趣,心里有数,便没有继续拐弯抹角地说,有心人早已知道他的档案,隐瞒这些毫无意义。
只是他有心说给李慕云听,便也继续道:“我读书的时间稍早一点,十七岁的时候参加高考考上了华大,但后来停课了,我就主动申请去参军。”
“我还是比较幸运,国家有意加强队伍的文化教育,我参军后一直在被培养。后来我参加了珍宝岛的战役,再往后便一直在边境打转,这不,今年刚从交趾回来。”
他好像什么都说了,但好像什么都没有说。
这不是程立庭想听的答案,李慕云却听得津津有味。
她突然明白陶金辉年纪轻轻就成为副团长的原因,有学历、有能力,别说有陶家在没有人会抢功,即使没有陶家,陶金辉也是实打实靠军功打出来的。
何书良听着满意地点点头:“金辉的事迹,我听我们机械部的领导说过,你可是高素质的军人啊,以后打现代化战争,和以前不一样。”他拍了拍程立庭的肩膀,“立庭,你要和金辉取取经。”
李慕云挑眉,她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不管何书良对她如何,但对工作却极其诚恳。
可能这就是她父母放心她来北市的原因吧。
“不敢当,我不过是运气好。”陶金辉异常谦虚,花花轿子人人抬,他也夸赞起程立庭,“立庭比我更优秀,之前我常在南方,早就听立庭是北方数一数二的才俊。”
他夸得行云流水,李慕云都没想到他能准备这么多词。
不过转头一看,才发现程立庭的面色果然好转了。
她瞬间叹为观止。
果然这是她情绪感知差无法理解的“社交”。
有了陶金辉的递梯子,李慕云也没有出声,接下来对话简单了很多。
程立庭试探陶金辉的家世,陶金辉始终没有言明陶父,只是将一个叛逆儿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等到中午特意请假赶回来的何丰年到家后,他们才一起去老莫。
老莫全称莫斯科餐厅,但两国交恶后莫斯科的厨师已经都离开了,而这里更是添上了几分华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