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穿越七零,我在官场混开了》,由网络作家“云影浅梦”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郝建杜晓兰,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他原本在现代过着平凡日子,一场意外,竟让他穿越到物资匮乏的70年代,成了下乡知青。拥有前世记忆的他,面对艰苦的知青生活,没有丝毫退缩。他坚毅勇敢,凭借医学知识,在知青点化身“妙手神医”,头疼脑热、跌打损伤都不在话下,很快赢得大家信任,也因此获得上大学的宝贵机会。然而,大学的生活远非一帆风顺,复杂的政治斗争悄然将他卷入其中。被昔日好友背叛,遭受众人误解,可他没有被打倒。他冷静分析局势,凭借聪明才智,一步步揭开反派的阴谋,成功化解危机,也让自己名声渐起。大学毕业后,他踏入官场。改革浪潮风起云涌,面对各种利益诱惑与反派阻碍,他坚守初心,用智慧和勇气与对手周旋。在一次次较量中,他的地位逐步提升,始终站在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线,为解决民生难题四处奔走。...
账本里记录着他们多年来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罪行,铁证如山。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利益集团残余势力成员一个接一个落网,曾经不可一世的他们,此刻却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没了利益集团残余势力的阴影笼罩,村庄仿佛获得了新生,处处洋溢着轻松的气氛。村民们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未来的发展,他们对郝建和杜晓兰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郝建和杜晓兰的医疗教育项目也因此获得了更多支持。村民们积极参与其中,学习医疗知识,改善卫生习惯。曾经冷清的村委会,如今变成了热闹的课堂,欢声笑语不断。
王大山的诊所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重新开张了。为了这一天,他特意穿上了那件洗得发白的白大褂,尽管有些旧,却被他浆洗得一尘不染,就如同他此刻的心情。
“郝建,晓兰,真是多亏了你们啊!”王大山激动地握着郝建的手,眼眶有些湿润,“要不是你们,我这诊所怕是开不起来了,更别说为乡亲们继续服务了。”
“大山哥,你这是说的哪里话,咱们可是好兄弟,互相帮助是应该的。”郝建用力地拍了拍王大山的肩膀,“而且,我们还有更长远的目标呢!”
郝建将医疗教育项目与王大山的诊所合并的想法告诉了他,王大山听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主意好!我这诊所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了!”他兴奋地说,“咱们一起,让乡亲们都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阳光洒在诊所门口,也照亮了张翠花的脸庞。她今天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衣服,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早已不见了之前的阴霾。
“翠花,你今天真精神!”杜晓兰笑着拉住她的手,“以后你就和我们一起做医疗教育项目吧,你心灵手巧,一定能帮上大忙的。”
张翠花的鼻子一酸,眼圈又红了,但这次是喜悦的泪水。“晓兰姐,谢谢你,谢谢你相信我……”她哽咽着说,“我一定会努力的,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弥补我之前犯下的错……”
看着张翠花充满希望的眼神,杜晓兰温柔地笑了。她相信,经过这次风雨,张翠花会像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清风徐徐吹过,带着阵阵稻香。村里的晒谷场上,村民们早早地聚集在一起,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李卫国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手里拿着一个大喇叭,试了试音。
“乡亲们,今天咱们村真是双喜临门啊!”李卫国洪亮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晒谷场,“首先,我们要感谢郝建和杜晓兰同志,他们为了咱们村的医疗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郝建和杜晓兰相视一笑,眼里满是欣慰和感动。他们看到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那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也是对他们付出的回报。
“郝建同志医术高超,不仅治好了王大山,还帮助他重新开起了诊所,为咱们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李卫国继续说道,“杜晓兰同志知识渊博,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还教大家卫生知识,让咱们村的孩子们都能有学上,都能健康成长!”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计划把医疗教育项目推广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受益!”李卫国的语气充满了激动,“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他们的理想!”
掌声再次如潮水般涌来,郝建和杜晓兰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着他们对村民们的感谢。
人群中,一位身穿中山装,精神矍铄的老人看着台上的郝建,眼里满是赞赏。他是杜晓兰的父亲,一位高级官员。这次他特意来到村里,亲眼见证了郝建和杜晓兰的努力和付出。
“晓兰,你没有看错人,郝建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老人看着女儿,欣慰地说道,“我会尽我所能,支持你们的医疗教育项目。”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篝火晚会开始了。郝建和杜晓兰站在篝火旁,看着一张张质朴的笑脸,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各位乡亲,”郝建拿起话筒,声音坚定有力,“我和晓兰会继续努力,将医疗教育项目推广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受益!”
杜晓兰也拿起话筒,补充道:“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们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久久不息。然而,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达声,几辆吉普车疾驰而来,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
吉普车扬起的尘土还未散去,一个身材矮胖,油光满面的男人从车上走了下来。他穿着白色的西装,脖子上挂着金链子,手腕上戴着金表,一副暴发户的派头。
“这就是那个搞医疗教育的村子?”男人操着一口外地口音,斜着眼睛打量着四周,“这破地方,能有什么搞头?”
“刘老板,您有所不知,”一个瘦猴似的年轻人点头哈腰地凑上前,“这村子穷是穷了点,但架不住人多啊!而且,最近有个叫郝建的年轻人,带着一帮大学生来这搞医疗教育,还真吸引了不少附近的村民。”
“哼,一个毛头小子,也敢跟我抢生意?”被称作刘老板的男人冷哼一声,“走,带我去看看!”
没过几天,一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十里八乡传开了:邻村来了一位刘老板,他不仅免费给村民看病,还提供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甚至承诺给村里修路、盖学校!
消息传到李家村,村民们顿时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