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嫁高门》是作者“炽瑶”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宋芸昕谢琰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落魄伯府的假千金宋芸昕,冲喜嫁入顶级门阀世家定国公府婚后,她恪守妇道,日夜为夫君祈福,精心伺候夫君三年不料那“植物人”夫君醒后第一件事便是和离!定国公府世子谢琰,年纪轻轻已战功赫赫,真正的天之骄子,向来行事不羁,傲娇得不可一世昏迷不醒的谢琰,宋芸昕尚是高攀如今醒来的谢琰,是宋芸昕踮起脚尖也够不着的天上月、瑶台仙但既已嫁人,她还是希望能与他相敬如宾度过余生。于是——他掀桌她善后、他骂人她认错、他暴跳她奉茶......他拿她无奈,想着既打不走也骂不走,便只能勉为其难多容她几日可那向来乖顺的妻子却忽然将和离书砸到了他脸上。谢琰凤眸一冷,将那和离书撕的稀碎。“反了天了你!谁准你和离!”于是——他掀桌她善后、他骂人她认错、他暴跳她奉茶......他终是拿她无奈。“媳妇别走.......你理理我好不好?”不是大女主!不飒!男女主身心双双洁非完美人设,共同成长...
寻春精亮的眼睛望着长公主开口道:“殿下若是担心夜长梦多,奴婢倒是有更简单的法子,不用等十日。”
长公主凤眸微睁,好奇的看向她,就见寻春眸子一暗,神秘道:
“若是给宋芸昕下药,让她与下人私通,再卡好时间去抓奸,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休妻了吗?”
长公主眸光一凝,期待的神色一扫而尽。
她震惊的上下打量着眼前跟了她几年的丫头,明明长得水灵可人,怎能想到如此恶毒的损招。
她面色沉了下来,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这关乎一个女子的清白。”
言至此处又顿了顿,继续道:“纵是那女子已经不清白,如此害人的腌臜事我们定国公府也是绝对做不出的。”
定国公府做不出,您还做不出吗?
寻春深幽的眸子望着一副正义凛然的长公主,谁不知道当年风光霁月的国公爷是如何上了长公主的贼船的?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
不过转瞬之间,寻春脸上已换上了满满的歉疚之色,双颊绯红,轻声道:
“奴婢一时心急,竟失了分寸,多亏殿下及时点拨,殿下的慈善大义,犹如寻春的明灯与典范。”
察觉到长公主面上的严厉逐渐被自满取代,寻春轻启朱唇,续道:
“宋芸昕生性轻浮,即便我们不施药计,给她些许空隙,她便会如同那趋炎附势的蝇虫,不由自主地扑向任何可及的男子。而今,她被拘于这深宅大院之中,自是无从引诱外界的男儿。”
长公主的眼眸再次焕发光彩,继续听着寻春的话:
“世子对她那般冷淡,她心中必然忧虑,定会另寻后路,而我们只需给她机会即可。方才我听见您和二夫人正在因为武馆争执,我倒是有一计,还能借宋芸昕之手对付二夫人......”
长公主闻言,轻轻颔首,两人目光交汇,嘴角不约而同地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仿佛已经预见了宋芸昕红杏出墙、东窗事发的那一刻。
抄手回廊的红柱后,谢矅静静地站在那里,清澈的目光仿佛被蒙上了一层诡异的阴影。
长公主带着寻春重回青松堂的时候,已经一改先前的愤怒。
她先是安慰老夫人不要因为谢琰气坏了身子,等儿子来了自己也会严加教训,绝不会让宋姑娘受了委屈。
随后,便坐回了自己的太师椅上,和颜悦色对宋芸昕道:
“宋姑娘,你们夫妻感情是小事,眼下正逢府中财用匮乏,方才我与你二婶母的争论你大概也都听见了,既然你也是国公府的人,本该分担。”
林氏眸光微闪,轻撇了她一眼——这又是打算如何匡她儿媳妇呢?不就是记恨我将她闲置的院子改成了武馆发脾气?定国公府岂会差那点钱?
一直低头不语的苏氏也新奇的抬头看了看宋芸昕——此事怎么还扯上她去了?真是越发有趣了。
宋芸昕一双澄澈的杏眼泛着星光望着长公主,迟疑片刻,还是温婉的点了点头:“众以胜事,非以伤事,芸昕应尽其责。”
长公主微微扬起嘴角,一抹得意之色被她急急的敛了几分:“张嬷嬷,将城东那间武馆的账目拿给宋姑娘,宋姑娘如此聪慧定能将武馆扭亏为盈。”
武馆?且不说她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如何能与武馆扯上关联。
扭亏为盈,更是强人所难。
宋芸昕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要是女子该学的她都认真勤奋的熟练掌握了,但是大家闺秀一向以从商为耻,她岂能抛头露面去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