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烬战争下的命运与救赎》是作者“木棉烬”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陈卫东苏秀兰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序章:遗物1984年,南宁的梅雨季,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与腐朽的气息。陈卫东在老屋阁楼翻出一只印着“军用物资”的樟木箱。锁舌早已锈死,他用煤钳砸开铜扣,一股霉味夹杂着越南土腥味扑面而来。箱底静静躺着三样物件:一枚三等功勋章,红绳褪色,却依然系着往昔的荣耀。半张烧焦的宣传单,背面用炭笔勾勒出一个女人侧影,......
《木棉烬战争下的命运与救赎》是作者“木棉烬”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陈卫东苏秀兰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踏上了前往凭祥的旅程一路上,他的心情无比沉重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也知道,阿阮的命运充满了未知的危险然而,他更明白,这场战争已经让太多人失去了太多东西,包括生命、亲人、梦想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情报安全送达,为结束这场战争,为中越两国的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四章:裂痕陈卫东拖着疲惫而伤痕累累的身躯,终于回到了部队然而,等待他的并非是战友的拥抱和上级的嘉奖,而是政委那双充满怀疑和...
木棉烬战争下的命运与救赎 精彩章节试读
包裹着。
“克格勃的走私线。”
阿阮将银锁挂在舱门,“到南宁后找瘸腿的补锅匠,暗号是‘胡伯伯的槟榔’。”
后半夜起了雾,船灯照见水面上漂浮的童尸。
阿阮突然哼起《越南-中国》,那是苏秀兰教会她的唯一一首中文歌。
陈卫东发现她手指在船舷刻字,水渍未干的划痕是“妈妈,别哭”。
第七章:归乡1979年3月21日,南宁的空气里飘着木棉絮,像一场迟到的雪。
陈卫东数到第九百七十三台纺织机时,终于看见苏秀兰——她挺着七个月孕肚,蓝布工装被汗水浸成黛色,脖颈银锁随织机节奏晃动,锁芯撞击声与机枪连射频率相同。
“同志,换纱锭的?”
苏秀兰转身时,陈卫东看见她左脸的烧伤疤痕——从耳垂蔓至锁骨,像条僵死的蜈蚣。
这与他怀中照片里泪痣的位置完全重叠,仿佛命运的子弹偏移了二十年弹道。
“周大勇同志托我捎东西。”
他递上勋章,红绳已被血渍染成褐色。
纺织车间的日光灯管突然爆裂,明灭间,苏秀兰眼角的皱纹里闪过一丝了然。
“北疆冷吗?”
她摩挲着勋章上的弹痕,指腹有被硫酸腐蚀的沟壑,“他总说东北的雪能埋人,可这里...” 织机突然卡线,苏秀兰俯身检修时,后颈露出“忠”字刺青,与阿阮背上的疤痕如出一辙。
陈卫东的谎言卡在喉头。
窗外飘来烧纸钱的气味,几个女工蹲在消防栓旁焚化旧工单,灰烬里混着件婴儿棉袄。
“昨晚他托梦说冷。”
苏秀兰突然轻笑,将勋章按在隆起的腹顶,“叫我烧件棉衣,要絮云南木棉的。”
她的指甲缝里嵌着银锁纹样的绣线,正随着胎动起伏。
警报器骤然嘶鸣。
苏秀兰拽他躲进货箱堆,染坊流出的靛蓝废水漫过脚背。
追捕者的皮靴声逼近时,她突然咬破手指,在陈卫东掌心写下一串数字——与阿阮在走私船说的俄语暗号相同。
“厂长是当年泼硫酸的人。”
她将银锁塞进他口袋,锁芯夹层藏着半张结婚照——政委年轻的脸被烟头烫穿,“孩子出生后,带他去黑龙江看雪。”
终章:信笺1984年清明,十万大山的雨裹着弹片锈味。
陈卫东跪在周大勇的衣冠冢前,冢内埋着染血的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