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残砚泣墨录》,现已完本,主角是李巍李除く,由作者“道上道木”书写完成,文章简述:1 一方端砚,三分愁绪自经历了“幽冥鉴”事件后,李巍看待自家“古迹斋”里的每一件古物,眼神都多了一份探究和敬畏。他明白,这些沉寂的器物背后,可能牵连着不为人知的故事,甚至是……尚未安息的执念。古迹斋的生意依旧不咸不火,来的大多是熟客和真正懂行的玩家,这倒也合了李巍清静的性子。初夏的一个午后,微风带着......
现代言情《残砚泣墨录》是由作者“道上道木”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李巍李除く,其中内容简介:“性孤高”、“才情冠绝”点明了他的性格与才华。“墨韵生愁”则印证了砚台散发出的那股哀愁气息。“困顿京华”、“不知所踪”更是暗示了他悲剧性的结局。而那句“墨尽则以心血和之”,更是让李除く不寒而栗!难怪那砚堂的墨渍如此顽固,如此深黯,原来其中可能真的融入了主人的……心血!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执念,而是用生命...
在线试读
担子更重了,但也隐隐有了一个模糊的方向。
他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修复一方砚台,更是去尝试“修复”一段千年的遗憾。
4 故纸堆里的叹息接下来的日子,李巍暂时放缓了砚台的物理修复工作,一头扎进了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
他跑遍了西安市的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的资料室,甚至托关系查阅了一些不对外开放的文献档案。
他重点查找晚唐时期的文人墨客资料、诗词文集、以及与端砚相关的记载。
过程枯燥而繁琐。
晚唐时期,虽然文风依旧兴盛,但留名后世的大多是那些身居高位或际遇独特的名家。
像砚台主人这样,可能一生都未曾得志的普通文人,在正史中留下痕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巍几乎查遍了所有能找到的晚唐诗人名录、文官传记、地方志,都没有发现与“静夜思远”砚或“晚唐遗墨”印款直接相关的明确记载。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他在一本非常不起眼的、记录唐代长安轶闻琐事的笔记杂抄《长安闲谭录》残本中,发现了一条极短的记载:“……翰林待诏柳子言,性孤高,才情冠绝一时,尤擅行书,笔力遒劲,墨韵生愁。
然时运不济,屡试不第,困顿京华。
常于月夜,对一方‘思远’端砚,挥毫不止,墨尽则以心血和之,其文多感怀身世、忧愤时局之语。
后……不知所踪,或曰投江,或曰归隐。
惜哉!”
柳子言!
翰林待诏!
“思远”端砚!
李巍的心脏猛地一跳!
虽然信息不多,但这几个关键词高度吻合!
“翰林待诏”说明他曾有过接近权力中心的机会,但终究只是个候补,未能真正施展抱负。
“性孤高”、“才情冠绝”点明了他的性格与才华。
“墨韵生愁”则印证了砚台散发出的那股哀愁气息。
“困顿京华”、“不知所踪”更是暗示了他悲剧性的结局。
而那句“墨尽则以心血和之”,更是让李除く不寒而栗!
难怪那砚堂的墨渍如此顽固,如此深黯,原来其中可能真的融入了主人的……心血!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执念,而是用生命最后的力量刻下的烙印!
有了柳子言这个名字,李巍的查找就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他又去翻阅了《全唐诗》和一些晚唐诗歌辑录,终于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