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目击者:官途崛起,直抵巅峰》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费建国白东亭,讲述了一场高架事故,让他成了第一目击者,还被点名进入事故调查组。本以为只是普通事故,谁料背后竟藏着不可告人的隐情。他没有慌乱,而是选择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一步步揭开隐情背后的真相,也在这过程中,逐渐踏上从调查组到权力巅峰的传奇之路。...
对方冷笑一声,仿佛带着某种居高临下的嘲弄:“费书记,别急,费诚现在在国贸商城的肯德基,很安全。”
费建国心头一震,强行压住心中怒火,挥手示意赵珂成开车接人,同时冷静地问:“你想干什么?”
对方声音阴冷:“费书记,我只是提醒你,尽快把高架的的案子结了,将来大家都好收场。工程上的事,有些你你动不起,也动不得。费书记,你得小心,别崩自己一身血。”
费建国终于忍无可忍,怒骂道:“草你妈!”说完,狠狠挂断了电话。
关勇一跺脚,咬牙切齿地说道:“我现在就去调监控,我非得把这个王八蛋揪出来!”
费建国抬手制止,沉声道:“没用的。他们既然敢给我打电话,就说明所有痕迹早就处理干净了。”
几分钟后,费建国的手机再次震动,是赵珂成的声音:“费书记,嫂子和孩子已经接到了,我先送他们回家,你放心。”
挂断电话,费建国深深吸了一口气,仰靠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夜色已深,书房里烟雾弥漫,他独自坐在烟雾中,思绪纷乱。
梁思慧刚才在家中哭闹不止,费建国一声不吭,任由她宣泄情绪。这份沉重的负罪感让他如同压上了巨石,喘不过气来。正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才让家人陷入危险,这是他造成的,他无法逃避。
“思慧,带孩子去上海住一段时间吧,对不起……”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种说不出的疲惫与无力。
这是费建国头一回感到自己如此无力,竟连最亲近的人都无法保护。
“政禹,给你添麻烦了,思慧这边麻烦多帮我照顾一下。”一大早,费建国拨通了张政禹的电话,声音里透着疲惫。
张政禹是费建国的老同学,也是多年的死党。张的老婆梁思佳,正是费建国妻子梁思慧的亲堂姐。两人当年一路从临水县政府工作到市里,关系密切如亲兄弟一般,彼此间早已无需多言。
当年张政禹在江东担任市长,打破了南省年轻干部担任地市级领导的年龄纪录,前途一片光明。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再进一步时,他却出人意料地辞去了公职,投身上海的风险投资界,如今已是身价十数亿,成了真正的富翁。
“建国,咱俩还客气啥。”张政禹笑着道,“不过,怎么突然把老婆孩子送过来,是不是你那边出什么事了?”
张政禹太了解费建国了。尽管两人关系再近,费建国也从来不是个喜欢麻烦别人的人。这次突然把妻儿送到上海,显然事出有因。
费建国沉默了片刻,心中权衡着。他不愿让张政禹卷入这场复杂的政治旋涡,但此时此刻,他又迫切需要这位老友的建议。张政禹在官场沉浮多年,虽然已经转战商界,但他的敏锐政治嗅觉与深厚的人脉网络,仍然让费建国心生倚重。
“政禹,最近市委要求我们全面调查高架坍塌事故的责任,我想听听你的意见。”费建国最终决定开口,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讲了一遍。
“你觉得古重文这个人怎么样?他跟徐有庆之间,会不会有什么隐秘的牵扯?”
张政禹在电话那头沉思了片刻,缓缓道:“古重文我有所耳闻,虽然作风强硬霸道,但官声尚可,没听说过太大的问题。你说他可能牵涉其中,我看未必。他没正面阻挠你的调查,市委也没明确说坍塌事故就是他的责任,说明他至少表面上还是规矩的。你是不是对他有点过于先入为主了?”
费建国眉头紧锁,长叹了一声:“如果不是像古重文这种级别的人物,谁敢有这么大的胆子威胁纪委家属?就凭徐有庆自己?”
张政禹听后沉默了几秒,声音低沉而冷静:“建国,敢威胁纪委家属的,绝不是单纯的胆子大。背后恐怕有更深层的利益纠葛。”
正说着,费建国的手机突然振动,市委办的电话接了进来。
“政禹,不说了,我先接个市委的电话。”
费建国深吸了一口气,调整好情绪,拿起电话:“你好,我是费建国。”
电话那头,周婷的声音柔中带急:“费书记,您赶紧来市委吧。白书记刚刚得知您家里出了事,正在办公室大发雷霆。”
“我知道了,马上过去。”费建国挂断电话。
二十分钟后,费建国走进了白东亭的办公室。屋子里,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波,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罗敏都在场,个个脸色凝重。
白东亭坐在桌后,手里握着一叠材料,神情严峻。每当情绪激动时,他便将手中的材料重重拍在桌上,声响震得房间里的人心头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