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风云:权倾一方》这部小说的主角是陈涛沈娜,《秘书风云:权倾一方》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都市小说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官场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除非你毫无破绽,又或者根正苗红……...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林宁必须要帮陈涛培植属于他自己的势力——或许,陈涛的爷爷,也是这么想的,才会让陈恪一脉从陈家分离出去,即便将来陈家出事,也不会波及到这一脉——想到这里,林宁赶紧对自己“呸呸呸”,但愿不要一语成谶!
倚在阳台边喝完咖啡,林宁看了看表,一点二十五。
一点半,她得回会议室,继续和大金集团的人谈临海市那个半途而废的水电站的事情。
之前林宁已经找过大金背后的实际掌舵人白家,白家表示,可以赔本赚吆喝,帮你们林家刷一刷政绩,象征性再投资几百万,重启项目,做个样子。
可林宁的意思,不是想做样子,而是真正要把水电站给建起来。
大金公司给林宁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原来三年前的工期,再追加五个亿,就能建成,可因为中间耽搁了三年,现在重新启动,涉及到原材料上涨、运输费用、设备折旧以及银行利息等诸多因素,倘若建成,需要追加的资金,已然从五个亿,飙升到了十四个亿。
这样一来,即便在理想状态下,水电站也需要116年才能回本。
白家是大金集团的掌控者,但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做这种赔本买卖,董事会不会答应。
除非,林宁能说服董事会。
谈了一上午,林宁甚至表示,林家可以出一部分资金,可董事会主要成员还是不认可这个项目,宁可先前投入打水漂,也不愿意一错再错,掉进这个无底洞。
下午的谈判,依旧没什么实质性进展,对方也知道林宁的身份,甚至站在林宁的角度,帮助她出谋划策,然而,两拨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还是不能跨越现实的鸿沟。
四点钟,董事会这边陆续开始有人告假离开,林宁也是疲惫异常,借口去洗手间,正要偷偷抽支烟解乏,陈涛的信息进来:水电站的可行性报告写完了,请林市长阅示。
林宁打开看,发现陈涛的成本核算,居然能做到和大金董事会这边大差不差,大金算的重启成本是十四个亿,陈涛算的是13.72亿,那么大的基数,只差两千多万,已经很厉害了。
然而,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林宁忽然有了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材料中,陈涛写道:
如按上述方式进行重启复建,在考虑通胀因素前提下,水电站最快收回成本、实现盈利的时间,需要100年左右。
综上,原方案已无实施之可行性。
因此,我们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挖掘了另外两个与原方案不相悖、可共生的项目,如能统一包装,统一投资主体,实现共同开发,则可将盈利时间大大缩减至15年左右。
以下为两个新项目的设计方案(初稿):
一、大金农田水利项目。
……
二、大青山旅游度假区项目。
……
陈涛通过近五千字的篇幅,对两个新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第二个旅游度假区项目,思路较为常规,顾名思义,就是依托修建水电站形成的水库,建设旅游度假区。
而第一个农田水利项目,思路非常惊艳,通过在水电站上游二十五公里的位置,修建一座长五公里的穿山水渠,把临海市另外一个县的清川江水给引过来。
那条清川江流量不小,但因为流域落差不大,缺乏建设水电站的自然条件,陈涛的想法,是将两条河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清川江的流量和青山江的高落差,共同为大金水电站供水,这样一来,发电量至少可以提升一倍。
但,这还不算完,陈涛又在水坝上游十四公里的位置,设计了一个类似都江堰的结构,可以在丰水期,将两江合并之后多余的江水,引入附近的龙泉沟。
那里是一处山间平原,一共有三个乡镇,总耕地面积达95万亩,龙泉沟只有一条流量很小的河流,所以这近百亩土地,都是旱地,如果引入多余江水,完全可以把这里变成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