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很喜欢《我四叔是朱元璋》这部古代言情风格作品,它其实是“逍遥御风”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我四叔是朱元璋》内容概括:我叫朱文正!朱元璋是我四叔,马秀英是我四婶。我是他们视如己出的亲侄子。太子朱标是我堂弟,岐阳王李文忠是我表弟。我是大明王朝第一藩王。明明靠关系就可以吃喝不愁,我偏偏要靠实力立足天下,洪都之战我一战封神!...
此言一出,帐中顿时一片哗然,将领们纷纷交头接耳,脸上既有兴奋,又有疑惑。
一名年轻将领忍不住问道:“将军,这消息可靠吗?贸然西进,若是中了敌军的圈套可如何是好?”
朱文正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这情报千真万确,是我多方核实过的。万胜在汉中战场上大展神威,此刻必定无暇顾及川东。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定能一战成功!”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接着,朱文正脸色一沉,严肃地说道:“其二,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了我们情报机构的薄弱。连敌军大将率军外出这么重要的消息都一无所知,这是何等的失职!我决定筹建军情处,专门负责情报收集与分析工作。”
朱文正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西进计划。他大步走到帅帐中央,伸手将巨大的行军地图“哗啦”一声在桌案上铺开,修长的手指沿着山川河流的线条游走,另一只手握住一把小旗,当作指示标记。
“大家都凑近点!”他扬声招呼道,“看这川东地势,多山地丘陵,道路崎岖难行。咱们的行军路线,必须得巧妙规划。”
他顿了顿,指向地图上一处山谷:“此处山谷狭窄,易守难攻,敌军很可能在此设防。但若是我们佯装主力部队从正面推进,再派一支精锐奇兵,从侧翼小道迂回包抄,定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将领们围拢过来,眼睛紧盯着地图,有的微微点头,有的面露思索之色。
朱亮祖忍不住又开口:“大都督,侧翼小道隐秘,可若遭遇小股敌军骚扰,耽搁了时间,正面主力部队怕是会陷入困境。”
朱文正目光炯炯,看向朱亮祖:“你说得有道理。所以我打算派你带领一支轻骑,提前一日出发,清理侧翼小道上可能出现的敌军哨卡,确保奇兵顺利迂回。”亮祖一听,挺胸抬头,大声应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接着,朱文正又详细分析了敌军可能的兵力分布以及不同区域可能遭遇的抵抗强度,为每位将领明确了任务。他的声音坚定有力,每一个指令都清晰明了,让将领们对这场战役的规划有了清晰的认知。
部署完毕,朱文正直起身子,目光坚定地看向众人,大声道:“诸位,此次西进川东,关乎我军兴衰。大家务必齐心协力,奋勇杀敌,不负上位厚望!”
“谨遵大都督号令!”将领们齐声高呼,声震帅帐,那激昂的声音仿佛要冲破营帐,直上云霄。
将领们离去后,朱文正独自坐在帅位上,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此次西进虽看似机会难得,但实则危机四伏。
川东地势复杂,敌军虽防务空虚,却也可能设有埋伏。而筹建军情处,更是一项艰巨任务,未来挑战重重。
但朱文正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被彻底激发,他望着帅帐外的天空,暗暗发誓:“定要抓住这次机会,为我军开辟新天地!待军情处建成,定要让我军情报工作无懈可击,在这乱世中占据主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文正一边紧锣密鼓筹备西进,一边全力推进军情处的筹建。他亲自站在练兵场,挑选士兵,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将那些身手矫健、头脑灵活的士兵纳入麾下。
制定训练计划时,他彻夜未眠,反复斟酌每一个训练科目,力求全面提升士兵素质。同时,他四处派人打听谍报人才的消息,搜寻擅长追踪、易容或者审讯的奇人异士。
与此同时,朱文正深知军情处要发挥最大效用,必须有一套成熟且高效的运作体系。
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谍报机构,传说中秦朝的“黑冰台”,神秘莫测,监察六国情报,助力秦始皇统一大业。
汉朝的“绣衣直指”,虽主要负责镇压起义、治理大狱,但在情报收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朝的“察事”,由宦官李辅国掌控,在宫廷政治侦察中手段狠辣。
武则天时期的“梅花内卫”,专司搜刮贪官污吏,行事隐秘。
宋朝的“皇城司”,守护皇室安全,秘密收集情报,无孔不入。
而未来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更是名震天下。
包括纳粹德国“盖世太保”,前苏联“克格勃”,美国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英国军情六处,朱文正决心汲取这些机构的长处,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军情谍报机构。
他开始着手制定军情处的组织架构。名称结合时代特征,依旧命名为“锦衣亲军”,不设都指挥使,以三司直接对自己负责,确保权力集中,指挥顺畅。
情报司以“蛛网”为名,细分为多个小组,每组负责不同区域的情报搜集工作,成员们乔装成商人、流民、乞丐等各种身份,渗透到全国各个地区,获取第一手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