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赵桓宋钦宗的古代言情《靖康:开局围城?朕绝不当亡国君》,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研墨的中年人”,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一睁眼,穿成史上最惨皇帝宋钦宗赵桓!开局就是地狱难度:金兵围困汴京,父皇甩锅跑路,满朝文武要么是废物,要么是奸臣,哭着喊着要割地投降?马上还要被抓去搞“牵羊礼”?!去他妈的!朕来自千年后,绝不认命!没系统?没武功?没关系!朕有脑子!“割地?朕先割了你的脑袋!”“投降?朕先送你去金营‘投诚’!”手握历史剧本,智斗朝堂老六,启用李纲、宗泽、吴玠等千古名将,整顿军备,铁腕治国!金贼凶悍?朕比他们更狠!玩谋略,设陷阱,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看朕如何逆天改命,将这靖康耻,变成金人的耻辱柱!让这腐朽的大宋,在朕手中重铸铁血脊梁!挡朕者,死!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
“弟兄们,辛苦了!”赵桓看着那些痛苦呻吟、血肉模糊的面孔,心中酸涩难当,但他强迫自己露出坚定的神情,“你们都是大宋的功臣!好好养伤!朝廷不会忘记你们!”
他甚至亲自蹲下身,为一个断了手臂、痛得几乎晕厥过去的年轻士兵擦去脸上的血污,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挺住!你是好样的!”
那年轻士兵愣愣地看着近在咫尺的皇帝,似乎忘记了疼痛,只是傻傻地流着眼泪,嘴里喃喃道:“值……值了……”
天子亲临慰问伤兵!
这个消息,比任何封赏更能鼓舞人心!残存的守军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欢呼,许多人甚至跪在地上,朝着赵桓的方向叩拜!
赵桓在伤兵营停留了片刻,才在李纲和卫士的反复劝说下,重新回到了相对安全的高台上。他知道,他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第一线,但他刚才的举动,已经达到了他想要的效果——将因为胜利和他的亲临而暴涨的士气,彻底稳固下来!
“陛下,”李纲看着重新振作起来的军心,眼中充满了敬佩和激动,“金贼新败,士气受挫,短期内恐难再组织起如此规模的攻势。臣建议,立刻加固豁口防御,同时增派兵力轮换,让将士们稍作喘息。”
赵桓点点头:“就依李卿所言。但是,绝不可掉以轻心!金贼狡诈,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转攻其他城门?或者……再挖新的地道?”
“臣明白!”李纲正色道,“臣已传令各门守将加强戒备,尤其是地道防御,绝不敢松懈!”
就在这时,一名负责通讯的令兵匆匆爬上高台,脸上带着古怪的神色:“启禀陛下,李帅!宫……宫里派人来了!”
“宫里?”赵桓和李纲都是一愣。这个时候,宫里派人来做什么?
“是何人?有何事?”赵桓问道。
令兵迟疑了一下,道:“是……是福宁宫的内侍监……范大人,说……说奉太上皇之命,前来……前来探望陛下,并……并带来了太上皇的……的口谕……”
福宁宫?太上皇?!
赵桓的眉头瞬间皱紧,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那位好父亲,终究还是忍不住,要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来给他添乱了吗?!
福宁宫?太上皇?!
这两个词,如同两桶冰水,兜头浇灭了刚刚因击退金兵而升腾起的热烈气氛。
高台周围,刚刚还在为“官家亲临”而欢呼、为击退强敌而庆幸的将士们,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不少人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目光复杂地看向那名报信的令兵,又转向高台上脸色骤变的年轻官家。
太上皇……这个时候派人来做什么?难道……难道又要提议和、要投降吗?!
刚刚才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短暂安宁,刚刚才因为官家亲临而凝聚起来的士气,难道就要被宫里那位退了位的老爷子一句话给毁掉?!
一种无声的、压抑的愤怒和疑虑,开始在士兵们中间蔓延。
李纲脸色铁青,上前一步,挡在赵桓身前,沉声道:“范监?他来做什么?此地乃是厮杀重地,血腥污秽,岂是内宫贵人该来的地方?!”
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悦和警惕。南薰门刚刚经历一场血战,尸骨未寒,人心未定,福宁宫的人跑来掺和什么?
那令兵被李纲的气势所慑,缩了缩脖子,低声道:“范……范监说,是……是奉太上皇口谕,特来……慰问官家,兼……兼有要事相商……”
“慰问?要事相商?”赵桓冷笑一声,推开身前的李纲,目光锐利地看向那名令兵,“他人现在何处?”
“就……就在南边街口,被……被王都指挥使的人暂时拦住了……”
“请”他过来。”赵桓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但熟悉他的人都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压抑的怒火。
“陛下!”李纲急道,“此地龙蛇混杂,恐有不妥!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