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靖康:开局围城?朕绝不当亡国君》,讲述主角赵桓陈过庭的甜蜜故事,作者“研墨的中年人”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一睁眼,穿成史上最惨皇帝宋钦宗赵桓!开局就是地狱难度:金兵围困汴京,父皇甩锅跑路,满朝文武要么是废物,要么是奸臣,哭着喊着要割地投降?马上还要被抓去搞“牵羊礼”?!去他妈的!朕来自千年后,绝不认命!没系统?没武功?没关系!朕有脑子!“割地?朕先割了你的脑袋!”“投降?朕先送你去金营‘投诚’!”手握历史剧本,智斗朝堂老六,启用李纲、宗泽、吴玠等千古名将,整顿军备,铁腕治国!金贼凶悍?朕比他们更狠!玩谋略,设陷阱,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看朕如何逆天改命,将这靖康耻,变成金人的耻辱柱!让这腐朽的大宋,在朕手中重铸铁血脊梁!挡朕者,死!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
“臣明白!”陈过庭眼中厉色一闪,再次躬身,悄然退下,如同融入阴影之中。
看着陈过庭离去,赵桓心中的一块大石稍微落下,但另一块石头却悬得更高。希望陈过庭能尽快查出结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重新将注意力投向城防。南薰门的豁口正在被逐渐填补加固,伤兵被不断抬下,新的士兵补充上来,空气中依旧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李纲走到他身边,低声道:“陛下,您已亲临督战,大涨军心。如今贼兵暂退,南薰门局势已稳。还请陛下移驾回宫,此处交给臣等即可。”
赵桓看了一眼那面在寒风中飘扬的黄龙旗,又看了看城墙下那些虽然疲惫却眼神坚定的士兵,摇了摇头:“不。朕今日,就在这城楼上。”
他顿了顿,声音斩钉截铁:“传朕旨意,将朕的御辇搬到南薰门城楼之上!朕要与将士们同在!直到彻底击退金贼!”
李纲还想再劝,但看到官家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化作一声叹息,躬身领命:“臣……遵旨!”
天子御驾,移驻南薰门城楼!
这个消息,比之前的任何捷报和命令,都更加震撼人心!它如同一道强心针,注入了每一个守城将士的心中!
官家不走了!他要和我们一起,守在这最危险的地方!
一时间,南薰门上下,士气再次攀升到了顶点!士兵们仿佛忘记了疲惫和伤痛,爆发出更加高昂的斗志!
赵桓站在城楼垛口,望着城外重新开始集结,但气焰明显受挫的金军营寨,心中一片冰冷。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做给将士们看的,更是做给城内某些人看的!
他要用行动告诉所有人,他死守汴京的决心,不可动摇!
那么,福宁宫那位父亲,还有那些躲在暗处蠢蠢欲动的人,接下来,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帅帐之内,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的冰块。
地上铺着的厚重波斯地毯,也吸不尽空气中弥漫的焦躁与血腥气。几名亲兵小心翼翼地更换着炭盆里的木炭,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
完颜宗望端坐在铺着虎皮的交椅上,面沉如水。他骨节分明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刀的鲨鱼皮鞘,眼神锐利如鹰,盯着帐门方向。
帐内站着几名高级将领,个个盔甲染尘,神色凝重。其中就有刚刚从南薰门地道溃败下来的猛安蒲卢虎,他脸上的血污还未擦净,头盔也歪在一旁,显得狼狈不堪,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屈辱和愤怒。
“都元帅,末将……末将无能!未能……未能攻破南薰门,反而损兵折将……”蒲卢虎单膝跪地,声音嘶哑,头颅低垂。他不敢去看宗望的眼睛。
他详细地汇报了南薰门地道战的经过:如何艰难挖通,如何遭遇宋军顽强抵抗,尤其是那个年轻的宋国皇帝突然亲临战阵,导致宋军士气大涨、疯狂反扑,以及己方侧翼被袭、最终不得不下令撤退的惨状。
“……神臂弓压制出口,殿前司精锐突袭侧翼,那宋国小皇帝……竟亲自擂鼓督战!我军……我军伤亡……伤亡近千人……”蒲卢虎的声音带着颤抖。
帐内一片死寂,只有炭火偶尔爆出的轻微噼啪声。
“西水门呢?”完颜宗望的声音响起,平静得听不出喜怒,但这平静之下,却蕴藏着令人心悸的寒意,“不是说‘火车’一出,便可焚毁城门吗?”
另一名负责西水门方向攻势的万户(相当于万夫长)脸色一白,也连忙跪下:“回禀都元帅,末将指挥不力!那……那‘火车’,被……被宋人用砲石击毁了!龙头被砸歪,猛火油反噬,烧伤了不少自家儿郎……”
又一个坏消息!
帐内诸将的脸色更加难看。一天之内,两处重点进攻方向,一个地道被堵死,一个攻城利器被毁,还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在大金南侵以来,是前所未有的挫败!
完颜宗望缓缓闭上眼睛,手指停止了摩挲刀鞘。
他没有像蒲卢虎预想的那样暴跳如雷。越是这种时候,他越是冷静。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