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札记》我非洲人完整版免费阅读_《非洲札记》全集阅读
很多网友对小说《非洲札记》非常感兴趣,作者“非洲高僧”侧重讲述了主人公我非洲人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前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非洲,故事各不相同在开拓者、探险家眼里,非洲遍地美景,充满希望、机会、奇遇和未来,不确定性令人着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胆小懦弱者眼里,非洲如灾难集中营,危机四伏,充斥黑色、欺骗、荒芜、贫穷、饥饿、疾病、冲突和战争在贪图安逸者眼里,非洲是块福地,享受腐朽的生活只需不太多的金钱在短期旅游者眼里,这里新奇、神秘,古老而落后,旅途倦怠在长期坚守者眼里,历经新鲜、迷......
第8章 听雪断归肠、我的宝贝 在线免费阅读
《听雪断归肠》
雪,天生便有纯洁高贵的气质。置身其间,如处于童话世界,世界变得简单,心灵变得通透。
小时候,与父母堆过雪人,童年因此幸福无比。
兰州雪夜,与大学同学看完录像,走在回校路上,嘎吱嘎吱的踏雪之声,像青春咬着耳根子。
在东北,那时两口子还没有小孩,和小丹堆个雪宝宝,心中满是暖暖的爱。
后来儿子长大了。除夕夜,成都天空飘起纷纷雪花。路灯下,儿子稚气快乐地笑着,我便体会到极大的幸福了。
最忆北京。雪晨,踏进清华校园。因为人生的转折,第一次进入神圣的一流学堂。那天的雪景特别美,美得好像去相亲。
若干年后,来到非洲农村,一待四年,常年炙热干燥,人变成缺水蔫了的树叶,对雪尤其渴望。
前几天,好友晒出照片,北京下了第一场雪。始觉一年将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归国之绪顿烈。
正所谓:一夜京城雪,听雪断归肠。天涯须纵酒,醉酒好还乡。
《我的宝贝》
前 言
近日,每天凌晨醒来,躺在床上拜读台湾作家三毛《我的宝贝》,然后带着泪痕昏昏睡去。三毛三十岁之时,我才刚刚出生。她如健在,应和我的父亲一个年纪。她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
可能是在高中,第一次听说三毛,第一次听说撒哈拉。甚至,也许她自杀后,人们震惊的声浪,在我耳边才唤响了她的名字。1991年1月4日,年仅48岁的三毛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我上大一。
来非洲之前,突然想起了三毛,在电脑里装了她的几本书,想在寂寞的时候看看。但迫于工作压力,情绪浮躁,始终没有阅读。
2015年,来非洲的第四个年头。制定年度读书计划时,再一次想到了三毛。下了决心,一定要读几本三毛的书。第一本就是《我的宝贝》。她的至情至善,柔美细腻,坚强孤独,智慧趣味,忧伤怜悯,美丽悲情,在那原生态的白描文字中展露无遗。
演员胡茵梦说,有人批评三毛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做梦,其实那是人灵性升华的最高表现。我也曾一度怀疑,沉溺于自己世界的局限。三毛的故事,不再让我怀疑,像三毛一样做梦,痛快。
怀念三毛,读她的文字,好似在亲口给我讲述她的故事。冥冥之中,若干年前她钻进我的脑海,若干年后的非洲让我再一次想起她。那种心灵深处的震颤,好像她递给我生命的接力棒。突然明白,老师和朋友不一定是活生生的身边人,张骞、苏武、岳飞、诸葛亮、三毛等都是良师益友。
今年我报了个网上写作培训班,作为练笔,学着用三毛的笔法写写我的宝贝吧。
宝贝一:一幅照片
追求了几十年,欲壑难填。写我的宝贝系列时,觉悟自己拥有的宝贝实在太多。父母兄弟是我的宝贝,妻子儿子是我的宝贝,良师益友、同学同事也是我的宝贝。我是太幸福的人。可是,要写我的宝贝,先从哪里下笔呢。
挂在墙上的冯丹丹的挂历照片,三年前她托人带给我。她穿着花裙子,看着像芙蓉花儿。
起床的时候,我对着挂历说,我起床了。睡觉的时候,我对着挂历说,我睡觉了。小丹对我说,带给你这幅挂历,是希望你不要只顾看埃塞的黑妹,一定要记得妻子儿子在家等着你回来呢。
时间过去了三年,小丹的照片已经褪色了,我还把她挂在墙上。想着她照顾着父母儿子,她的付出与忍受。我在非洲的一切悲苦,都值得了。
宝贝二:玉观音
三毛说,并不反对天下任何以爱为中心的任何宗教。
来非洲之前,小丹到峨眉山求了一个玉观音。我挂在脖子上,观音保佑我,三年来连一次像样的感冒也没得过。看着有些同事身染疾病,痛苦不堪,我想他们是不是没有戴玉观音呢?这似乎有点迷信,但这就是玉观音给的信心,只要有信心,身体抵抗力自然就强了。
去年挂玉观音的红绳断了,我回国期间,小丹拿到卖玉器的柜台重新编织了一条。来非洲才三个月,红绳又断了,我便放在床头。
有佛门大师傅说,戴着观音上厕所,或者洗澡,是对观音的大不敬。要上厕所,要洗澡,必须把观音取下来,放在干净的地方。我没想到有这个讲究,洗澡的时候,常常戴着玉观音,还认认真真的清洗。那红绳当是水泡过,所以坏得快了。
宝贝三:弯刀
1997年,我在厦门马銮湾参与建造一座大桥。那时,才大学毕业三年,单身。电视连续剧《圆月弯刀》在东南台上演,每晚两集。从此,喜欢上了大海,喜欢上了古龙,喜欢上了梁小冰,也喜欢上了弯刀。因此,一定常常看海,一定常常看古大侠的小说,一定按照小冰的标准找媳妇,一定要买弯刀。
这把弯刀是在埃塞买的,纯铁打造,喜欢它的朴实无华。那天,在拌合站检查工地,一个黑人兄弟正在用角磨机打磨这把弯刀。我花了40比尔买下来。曾经一段时间,我把这把弯刀放在枕头下,枕戈待旦。后来,在角落里生了锈,我用一块火山石磨亮了它。
在亚的斯的古董店,看到一把弯刀,镶着宝石,爱不释手,想到不一定能带回中国,就没有购买,至今念念不忘。
宝贝四:哨棒
拷贝了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每次只看几个片段,今天终于看完,前后恐怕历时三个月之久吧。竟在感动中看完,也许是酒后,也许是对人生无常的悲悯,也许为朋友的那种真挚所感动。地球不就是一座宇宙监狱吗?自由和真情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这几日,陆续有同事回国,活动板房的二楼,空空如也,只有我一个人住。半夜老是醒来,楼板一声轻微的风吹闪动,我都惊醒,疑似那鬼魅在窥探二楼的巷道。我使劲敲着墙壁,吓唬不存在的窃贼。
这个时候,我的宝贝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安全感。就是这根哨棒。有朋友说,我在埃塞东奔西突,南征北战。是的,为了了解埃塞的地理地貌、民风民俗,我走遍了埃塞一半以上的国土。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勇气。勇气来自哪里?来自这根哨棒。
它是我三年前进入埃塞搞施工调查时,用一支圆珠笔从放羊娃那里换来的。它陪我爬山涉水,为我扫平前进的道路。
小时候读《水浒》,好汉们行走江湖总爱提一根哨棒。埃塞农村的民众,几乎人手一根。莫说他们落后,只说豺狼横行。他们劳作夜行,为了防身,不得不随身携带一个最简单实用的武器。
前几日,照了一张相片,阳光下,一黑人骑马横棍,缓缓而行,像武侠小说里的场景,古老古风,行走江湖。
宝贝五:石房子
这是一个手掌高的小房子,用石头雕刻而成,拿起来轻飘飘的。放在水里,会化掉。在埃塞有很多民居,就像这石房子,下部圆形,顶部圆锥形。不过民居都是用土坯砌成,比较矮胖。
在沙拉湖公园里小山上,看到它时,和它很多一样的小房子,在石凳子上摆着。一个年青人默默地卖着这些自制的工艺品。
这里一天都没几个游客,停车俯瞰完湖面的风景,我就打定主意买个小房子,照顾一下年青人的生意。
他的要价超出了预期,但我还是耐心地和他讲了价。付完钱,拿起体积最小的那个石房子。仍觉得物不所值,想换成大的,并不加钱,年轻人同意了。最后他很诚恳地用中文说了声谢谢。
随行的保安用一种认定冤枉花了大价钱的眼光看着我。我心里想的是,也许多花了几个钱,可这个年青人却对生活,对自己的手艺多了一份信心。
后记
看完了三毛写的《我的宝贝》,自始至终那么揪心。半夜三四点醒来,就这么看着,一个礼拜,看完了整本书。书看完,枕头也印满泪痕。不知怎地,那些文字,就好像眼泪的催生剂。想读下一本《梦里花落知多少》,更是心痛得读不下去。
夜深,风透进墙的空隙,也送来犬嚎。三毛在我床头,指着那一件件淘来的宝贝,讲着它们的来历。每件宝贝,含着太多的爱,太多的情,太深的往事。听着听着,我湿湿的睡去。
嗓子痛,还是忍不住点燃一支烟。从塑料袋里翻出好友从中国带来的零食,看着那半瓶红方,却不敢去找酒杯。最近喝了太多的酒。胃的忍耐力,比不上肝,还没醉,胃已受不了。让人解脱的东西,终究对人有害。
一遍一遍播放着歌曲《乡愁》,幽婉的曲调,好似三毛沉沉的文字。本该是一路人,隔着时光相惜。三毛说,该来的朋友时间到了自然来,该去的朋友,如果勉强得吃力,不如算了。我和三毛,算是朋友了吧。
三毛说,物换星移,人海沧桑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对于失去的种种,都视为一种当然,不会再难过了。可是,她还是难过。难过她的难过。超脱与看透,也许并没有意义,世俗人生才有精彩。
跟三毛,学着了怎么去爱。她所做的,好像正是我要做的。她做了,我也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