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夏侯元让,我成了种田之王(袁让袁让)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魂穿夏侯元让,我成了种田之王最新章节列表

“平分月色”的《魂穿夏侯元让,我成了种田之王》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不出袁让所料,等天色又暗下去了一些,已与众将商议出决策的曹操,领着荀彧、程昱二人又进了夏侯惇的营帐几乎是远远看见三人走来,“把风”的魏迁便牢记使命去了伙房对上来人之后,袁让心中也自有了计较:没有武将,看来孟德已经决意进攻濮阳见他精神较先前已好了许多,曹操抚着新蓄起来的胡须,稍稍放下了心在他身后的荀、程二人也一样,经历过此番共镇兖州,三人的情谊不可谓不是更上一层楼如今程昱对荀彧更以“先生”......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魂穿夏侯元让,我成了种田之王 作者:平分月色 角色:袁让袁让 热门新书《魂穿夏侯元让,我成了种田之王》上线啦,它是网文大神“平分月色”的又一力作。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回将军,我……只是想到我的弟弟了。”许是因为年轻,性格又不像是会奉承人的,这位比他小不了几岁的少年,并没有以“小的”或“在下”自称,倒让身为现代人的袁让多了几分亲切。“无事,你看着我回话便好。”示意他抬起头,袁让接着道:“是妙才让你来照顾我的?来,坐... 魂穿夏侯元让,我成了种田之王

第5章 筹谋合理破局 精彩章节免费试读


魏迁一进来,便有些怯生生地在离袁让五步远的地方站着,因他年纪小,性子又温和,便被夏侯渊选中,让他照料夏侯惇受伤期间的日常起居。

他内心其实是十分激动的,弟弟总说日后要当名满天下的大将,如今他能贴身照料夏侯惇,想必也能学到一名合格的将军应当怎样做。

这些经验,往后都是可以教给弟弟的。

想到弟弟,魏迁本就纯良的气质变得愈发地温和,连躺在榻上的袁让也不觉被感染,笑着问他想到了什么。

“回将军,我……只是想到我的弟弟了。”

许是因为年轻,性格又不像是会奉承人的,这位比他小不了几岁的少年,并没有以“小的”或“在下”自称,倒让身为现代人的袁让多了几分亲切。

“无事,你看着我回话便好。”

示意他抬起头,袁让接着道:

“是妙才让你来照顾我的?来,坐。”

猜测是夏侯渊派这少年来照顾自己,袁让也不顾他推辞,便拉着人在身边坐下。

他现在有一肚子的问题,可顾不得这么多的虚礼。

“你方才说,你还有一个弟弟?”

袁让接着他方才的回答发问。

他虽是个农村孩子,家中却只有他一个独子,还好舅舅家的弟弟与他素来交好,他也如魏迁这样,看上去善良而又温和。

“回将军,是的。”

魏迁点了点头,见将军还看着自己,便了然地继续说道:

“家弟年幼,还不能上阵,如今被安排在伙房,为掌事打打下手。”

袁让微微一笑,听得出来,说起弟弟时,魏迁的话语里满是骄傲,就好像他口中的弟弟不是在伙房,而是早已封侯拜将,正引千军万马决胜于疆场。

“我观你言行仪表,应是读过些书,既是读书之人,为何会想到参军入伍?”

感慨于他兄弟情深,袁让仍旧是笑着发问。

见他毫无将军架子,魏迁心中好感更盛,便也回以微笑,据实相答:

“不瞒将军,我本是义阳郡人,年少时家中有些薄产,是以曾上过私学。

只可惜家父早逝,叔父为争夺家产,威逼母亲带走我兄弟二人。

是以五年前,我们母子三人辗转至濮阳,全赖母亲在田氏家中做工为生。”

说到这里,魏迁的眼眶已经泛红,声音也不自觉地颤抖:

“我原本以为,母亲受的苦已经够多,只盼着自己能够快些长大,好让母亲不必再如此操劳,可谁知,谁知……”

似是回想起了极悲伤的事,魏迁再度哽咽,袁让握着他的手,无声地给予安慰。

他懂魏迁心中的苦楚,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的他,对于父母的印象已十分模糊,任谁都说,他们是全村人心中的大英雄、好干部,可他的童年,又能以谁为英雄呢?

魏迁轻轻地抹了把眼泪,向袁让报以一个感激的眼神,待稍稍平复了些心情,便也回握住他的手继续说道:

“可谁知田家家主田修品性卑劣,不仅苛待劳工,见母亲容貌清秀,竟还对她图谋不轨。

母亲抵死不从,往后田修便常常刻意刁难,终至母亲积劳成疾,于年前故去,我二人也被田氏族人赶出城中。

若非机缘巧合投入将军帐下,此时恐怕早已冻毙于风雪之中。”

一个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年,竟有着如此令人痛心的经历,袁让内心不由生出一阵唏嘘。

而就在对这少年的怜惜之中,敏锐如他,却也未曾忽略了一点,那便是经历过这一切,眼前的少年竟还保留着一颗赤子之心!

那样的良善温和,绝非能够轻易伪装出的。

“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相识不过几个时辰,袁让便在心中下了定论——

既然历史书上不曾留下你的姓名,那么就由我来做你的伯乐!

“魏迁,你可愿为我做一件事?”

看着他的眼睛,袁让郑重其事地发问。

此时的魏迁还不知道,自己与弟弟的命运将在这一瞬间彻底改写,而他也会在袁让的引导下,为曹魏立下他波澜壮阔人生中的第一份功。

关于吕布与濮阳城中富户田氏勾结导致曹操身中埋伏险些丧命之事,最早应该出自《献帝春秋》。

只是由于此书中描述濮阳之战的情节太过戏剧性,相较于《三国志》而言,真实性便下降了不少。

回到三国之前,袁让也没想到,真实的历史里,还真有这一遭。

如果说先前他对田氏的不信任,全因他开了上帝视角,那么结识魏迁之后,一切却都变得顺理成章。

只是很可惜,历史上的夏侯惇,不会和帐下一名刚入伍的年轻士兵有所交集,自然也不会有机会听他说这番话。

而魏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同样也没有机会参与曹军高层对于接受田修“里应外合之计”的会议。

对他而言,即使身受包围之时,或许也只当是一场殊死搏斗罢了。

望着少年稚嫩的脸庞,袁让不禁默默思量。

在濮阳城下,他会想些什么?在那场连曹操都负伤掉队的战队里,毫无作战经验的他,或许早已成为一捧黄沙。

那他的弟弟呢,知道哥哥是个曾经差点就能为母亲报仇的英雄吗?

是每个小人物的故事,才组成了这个乱世。

“将军……将军!”

见他想得出神,魏迁试探性地开口发问。

他本不想打断将军的思考,但方才将军要交代他去办的事是什么?如今天色已晚,他怕耽误了。

“嗯?嗯……”

袁让回过神来,只见他将右手搭上少年的肩膀,眼底似有无穷之火燃烧,语气中也充满无比的信任:

“曹公礼贤下士,我如今负伤在床,夜间他必将再来探望。

待曹公来时,你便去伙房为我取些餐食,记住,一定要由你弟弟和你一起送进来。”

听他如此交代,魏迁虽有些不解,但却坚信夏侯将军所言,自然有他的道理,于是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一脸认真地道:

“将军放心,此事我一定办好。”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