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藩王,我平推天下李逑韩一月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李逑韩一月)穿成藩王,我平推天下最新小说
以李逑韩一月为主角的古代言情小说《穿成藩王,我平推天下》,是由网文大神“猫醋王”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时值深冬今年的冬季格外寒冷,大河以北从十月来就没连续晴过三天以上,只有大雪从没断过,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冷得让大河结冰的日子都提前了七八天今年刚成年被封为越王的李逑就是在这时候去的封地沿途所见,满目萧条,农田芜废,白骨露于荒野,鸦犬出没其间天下承平二百四十多年,天下财富已然高度集中,土地兼并空前严重,税赋等分配政策也向着顶层极度倾斜,处于底层的百姓承受着严苛的盘剥世道仿佛是秋

第5章 初见 精彩章节免费试读
因为带了一大一小两个可怜人,李逑回程就走得很慢了。
女人裹着氅衣,步履蹒跚,但是在吃了一碗热汤后很快就恢复了气力。
孩子被李逑的亲兵抱了去,裹在厚厚的披风里吹不着冻不着,浑身暖呼呼的,正转着脑瓜东张西望。
李逑边走还边在街边的摊贩和小店里逛,看到有趣的就买下来,让女人解释一下那是什么这是什么,完了他自己也不用,就塞给小孩儿拿着。
一圈下来,李逑对本地的物产、街道、人口、风土都了解得七七八八,和纸上看到的东西一一作了印证,所获匪浅。
一路逛到渡口边的宅院,早有随从和亲兵在门外等候,看见主人回来了,小子们忙忙地迎上去伺候。
为首的随从是个內侍,他入宫时有个师父给他取名叫喜贵儿,跟了李逑之后恢复了本名伍又五。因为他就是五月二十五生的,按照村里一贯取名的习惯应该叫廿五,因为他姓伍,所以大家浑叫起来,伍又五、二十五、廿五儿,都是常有的。
不止他,李逑身边所有人用的都是本名。有的人早已不记得本名,李逑就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取名作为本名,反正宫里派下来的那些名字都停了不用了。
伍又五头一个凑上来,边给李逑递衣服边说道:“两位太守、通判、郡丞都已经来了,说是来给殿下问安的。殿后的黄兵总的船刚到,这会儿正修整呢,算时间再过一个时辰就该全部都登岸了,到现在上岸了一万五千多人,除了一艘船翻了船上人呛了几口水,别的都没什么。落水的人都救好了,大夫开了汤方,大家都喝上了……”
伍又五叽里咕噜的把事情都说明白了,然后看着李逑带回来的人,很直接地问:“这位娘子是谁,怎么安置?”
李逑不喜欢拐弯抹角地说话,他身边的人都学会了有事就说有疑惑就问,直接打直球节约双方的时间,又五最先领悟到这点,所以他升迁最快。
李逑道:“看着可怜捡回来当向导,你叫人安顿一下,给件好衣服好鞋子,这几天还有得跑呢。”
伍又五忙叫来一个小子,让把那女人和孩子带到旁边女眷们住的地方去。
跟着李逑出去的亲兵不由问道:“主人,我们不是等齐了人就启程去云梦州么?”
李逑边快步往里走边扒拉身上的衣服给又五拿着,一边走一边就完成了换衣,他的唇边挂起轻蔑的笑意:“原是要去云梦州再回头处理武州的。但是我忍不了了。你们看出来武州的问题了么?”
两个跟着出门的亲兵和私底下有注意打听本地事情的又五都认真想了想,着实想不出来什么不对,只得互相看看,一起摇头。
李逑道:“街上没有乞丐,一个都没有。北方今年死了很多人,没道理更穷的云梦州没有饿死在街头的穷苦百姓。刚才那个女向导,那么惨了还在冰冷的河水里挣扎着捕鱼,路上也没少见牙行卖人挑丫头,勾栏瓦肆也有,风月书寓也有,摊贩货郎也有……他们的日子都那么艰难,却好歹还活着,那,比他们还艰难的人呢,比如老人,比如孤儿,这些人去哪了?一个城市怎么可能没有流民、乞丐、花子、卖艺的?”
其他人也不是傻子,李逑一说,他们就瞬间想明白了:“主人的意思,他们为了面上好看,把流民、乞丐等,全部赶走了?”
“就怕不是赶走那么简单。”李逑说着话,人已经回到了客房。
伍又五和其他几个小內侍、小童儿忙跟上给李逑端水、梳头,片刻功夫,就把李逑收拾成了燕居的打扮,香色的袍子,玉革带,鸦青色的氅衣,剑鞘低调错金银装饰的佩刀,一眼看去又素又贵又干净。
又有几个人来问早饭摆在哪里,李逑说道:“放这吧,我先办事回来再吃饭。我正要寻个法子收拾收拾武州,就拿这事做个刀。二十五啊,等会儿你去传个话,让几个教授长史商量着留个人带几百个兵留在这里,临时做几个月到一年的事。等云梦州那边诸事定了,自然重新选人换他回去的。老王不行,老王是个外交天才,没有他一唱一和的我有些不习惯。”
伍又五应了声,最后端详一下李逑的打扮,说道:“妥了,主人。”
李逑把着刀柄抽出刀来看看弹弹,确信是一口能砍瓜切菜的好刀,把森寒雪亮的刀身送回去,点起几个亲兵一起去了正堂。
正堂里,几位本地官吏都等得十足不耐烦了,可是当着言笑晏晏的王长史,他们丝毫不敢有所表露,就只能在心里抱怨这样子。
越王掌握着越地三道的生杀予夺大权,掌握着他们的前途性命。他们作为越王到任后见到的第一批土著官员,位置、身份十分微妙,容不得他们有任何失误。
谁知道王长史回去怎么禀告,万一李逑觉得他们藐视他,怎么办?李逑亲兵六千人,宠儿子的皇帝陛下又额外陪了半个大营来,这谁顶得住!
他们整个武州加云梦州,不算直属朝廷的驻军,把捕快军士家丁全算上,恐怕还不如李逑的亲兵多!
况且李逑的亲兵一看就是精兵,能把本地那些军饷口粮只能拿到四分之一甚至还有很多空饷的驻军吊起来打的那种精兵。
这个世道,终究是拳头大的人说了算数的,所以亲眼看见了昨天那数千个越王亲兵的本地官吏特别老实。一上来就给他架空是没办法的,就只能讨好他以图留个好印象再徐徐图之这样子。
众人和王长史的话题慢慢地进展到武州通判的小孙子养的西域猫生了小猫可以给越王抓两只玩,眼看着说无可说,李逑终于出现了。
昨天晚上见面时天色已晚,黄昏和角灯把人糊得毫无细节,只能模糊感知到李逑是个面若好女的俊俏郎君。
今日上午,李逑顶着晨光踏进来,众人才仔细看清了李逑的相貌,那可真是天人似的艳色,秀丽中带着一丝锋芒,充满了攻击性的肆意张扬的美。
王长史与武州众人忙起身相迎,李逑一眼看出众人恭顺的外表下的暗潮涌动,只扫视了一遍,那些人就畏畏缩缩地像鹌鹑似的收敛了起来。
着实李逑看过来的视线就像刀子割人似的,让人不由自主地就想躲避。
李逑不发一语,往主座上坐了,又命众人坐下。待众人坐定,小子们递茶上来奉与各人吃。王长史从伍又五手里接过纸笔,时刻准备记下李逑的吩咐。
一番寒暄过后,武州众人表了些忠心,这是惯例。接下来按剧本走,应该是李逑说点场面话,安安大家的心,激励激励大家的干劲,为今年开春做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本地官员特别是高官的任命相关,因为云梦南道的刺史空缺,多半是要从底下往上调的。
武州众人在这里耐心地等了个把时辰,最主要也是为了听听这方面的意思,他们真的很想再进一步。
越地三道,就数云梦南道稍微富庶点。隔壁岭北道、两江道穷得当裤子,除了永泉港能辐射到的那一点点小地方还算过得去,其他地方真的是穷极无聊。因而这两道的长官刺史都属于发配对象,不是“左迁”来的,就是不讨喜。
现在岭北、两江的刺史都还在任上,分别是老得随时告老还乡的前知杏阁大学士刘永寿,以及为单将军上书伸冤而被罢黜,后被今上重新启用的前太傅何宠,这两位一个年仅古稀,一个已过花甲。
云梦南道刺史今年上半年被调走,随后就一直空到了现在。
皇帝陛下的意思很明显,担心云梦南道的刺史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作威作福惯了,对越王阳奉阴违或者想架空上峰,索性就把他撤走留空,让越王找个自己人顶上去。
皇帝陛下一点也不怕越王心大或者有别的打算,毕竟越王的本性脾气他最了解,且越王身边的人全是他安排的,伍又五也好亲兵也好,无一不是皇帝陛下过了眼甚至被留下了其家人以作控制。
李逑非常清楚自己身边全是眼线,但是他行事完全没有避讳的意思,打架杀人,都带着眼线去办。他光明磊落一个人,事无不可对人言,他怕什么?
在京里时他收拾纨绔子弟也好,收集市井信息写奏疏也好,甚至套麻袋揍人,给苦主发钱找讼师摆平关系等等在违法边缘横跳的事,全都是大大方方当着皇帝的面去办的,毫无遮掩。
显然皇帝陛下很喜欢他肆无忌惮的直白,毕竟他在前朝和大臣斗智斗勇就够烦了,并不想回到家里还要和儿子猜来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