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泱泱几千年,开局请出文坛先师(释琳欢释星欢)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华夏泱泱几千年,开局请出文坛先师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释琳欢释星欢)
《华夏泱泱几千年,开局请出文坛先师》主角释琳欢释星欢,是小说写手“桃桃桃桃桃”所写。精彩内容:一派古朴恢弘的巨型宫殿虽然算不上富丽堂皇,楼宇间飞檐翘角,却自有一种大道当然的韵味十二根合抱之柱,三十六颗夜明之珠!大殿之下,黄帝正襟危坐这是已经平息了蚩尤之战,开始要创造华夏文明了只见黄帝威严的道:“左史官!”“臣在!”堂下立马有一人,挺身而出黄帝缓缓道:“结绳记事,殊为不便你天生睿德,可观星宿运势、飞鸟走兽,再造文字”“臣领命!”那人昂然回答,声音响彻整座大殿再造文字?宁远瞧见......

第23章 精彩章节免费试读
“后世可习我华夏文字?”
宁远:“习!”
“但无一人超越书圣。”
王羲之苦笑了笑。
他钻研书法之道,当然不会是为了陶冶情操这么简单。
而是为了传承华夏文道!
隶、草、楷、行,不同的文体,能够将文道打磨成不同的韵味。
甚至,达到一人一韵的地步!
至于没有人超越自己……这话或许说得有些满了。
就他自己所知,有不少晚辈的书法造诣,已经有大成的苗头。
怎么会无一人超越自己?
这位来自一千九百年后的后背,当真是夸大了。
王羲之挥了挥手,空中散落的文字,瞬间便排成了一副字帖的形状。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这幅字帖,就是《兰亭集序》的原帖手稿!
这正是自己一生的得意之作。
也是自己都绝难超越的巅峰之作。
王羲之转过头,对宁远道:
“你叫宁远?”
“天下书家千万,为何独唤我一人?”
宁远的回答铿锵有力:
“华夏历史长河,天下书家千万!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但是千万书家,却共认书圣一人!”
“自《兰亭集序》出世,便引为天下第一行书,一千九百年来,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这,便是我恭请书圣的原因!”
天下书家千万,共举右军一人!
这是何等至高的评价?
要知道,华夏自古便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传统。
在文道上,只能说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想要让别人承认你是第一,不是很难,而是太难!
大家往往各执己见,甚至因为看法、见解不一,而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王羲之看了一眼宁远身后的亭子,黯然道:
“你倒是有心。”
“这尊石碑,也是你亲手刻上去的吧?”
宁远笑了笑,有些尴尬的道:
“晚辈于书道造诣有限,只能刻成如此模样,让书圣大人见笑了。”
王羲之慢慢走到亭子中间。
一时间,仿佛又回到永和九年那一年。
农历三月初三。
他和谢安等人,广邀天下名士,共计四十一人相聚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
当时王羲之的官职是会稽内史。
众人饮酒赋诗、记述流觞曲水,纷纷有诗作问世。
这些诗集归拢在一块,就是兰亭集。
王羲之有感于此,作《兰亭集序》,为这本诗作题序,无意间写就天下第一行书。
“故人不在,兰亭依旧。”
他手轻轻拂过宁远拓刻的石碑,身形散出一丝沧桑。
手指在兰亭两个字上面滑过,那两个字仿佛就多出了一道古韵。
宁远抱拳道:
“书圣大人,兰亭在,故人的精气神,便俱在。”
“后世之人吟诵兰亭集时,便是与各位先贤跨越时空的交流。”
嗯?
王羲之缓缓转过身子。
他一直没有仔细看宁远,此番打量,发现此子目含光华而不露,脊梁笔挺,却处处礼到,倒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少年。
“你说的对。”
“是我着相了。”
王羲之抬起头,看着悬浮在空中的那篇序,淡淡的道:
“这篇行书,在我写完之后,已然有了灵性。”
“所以它们每一个字,感应到了兰亭,便自动飞离书页,聚拢在此。”
宁远大惊。
文字自己有了灵性?
这种事情也太骇人听闻了。
即便是仓颉当初造字,也不过是面上有了灵性,并不是真的每个字有字灵,会自己活动,有了自己的意识。
这……不愧是天下第一行书!
正在观看直播的网友们,就无法理解了。
甚至很多人,根本欣赏不了这篇《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