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海蠕 小说:科幻 作者:真生幻五哥 简介:我曾无数次想像过,如果有一天我和细胞在一起,我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那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次沟通。但当我和它们真正面对面时,我发现我想多了。与我交流的第一个细胞,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对我说了10000句话,我一句都没有听清。更可悲的是,它原本并不想跟我说话,只是在经过时,不经意地跟我打了个招呼。 角色:嵇丛凉,焦婧 《海蠕》第1章实验室事故免费...
打扫、洗地、清理碎片。
收拾停当,快到后半夜了。
累的筋疲力尽的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蹒跚着,回到监控大厅。
进了门,焦婧慢慢拉过来一把椅子坐下,然后盯着大屏幕看。
老范也瘫坐在操控台前。
嵇丛凉则直奔后面的沙发,哐当一躺。
“啪”地一声,老范拉开了一瓶啤酒的拉环,递给嵇丛凉。
焦婧这时也起了身,问老范道:“我也想喝”。
老范看着焦婧脸上还有血迹,赶忙从抽屉里拿出创可贴和湿纸巾放在桌子上,然后又从塑料袋里拿了一瓶啤酒给焦婧。
焦婧嘬了一口啤酒,然后说,“我去写报告,今天这事儿,算我的。”
“别,今天是我值班,我去跟领导说,大不了我不干了。”老范说。
“这一柜细胞,损失可不小。”焦婧说。
“不就几盒细胞嘛!弄没了再养就好了。”老范不以为然。
“你说的轻巧,你知道那帮实验员在这个项目上用了多长时间?用了多少料?用了多少人工?”镇定一会儿后,焦婧又说,“不过,既然事儿出了,我们就赶紧在春节放假这几天补救!”
“培养设备倒有的是,就是缺原料啊, 而且快培细胞,得需要特殊的营养液,从哪弄呢?”老范问。
“先把现有的培养液配方调整一下,增加促进细胞分裂的酶。其他的,也只能说一边培养,一边看着办了。” 焦婧说。
主意打定,说干就干。
咕嘟。。。咕嘟。。。嵇丛凉把手中的啤酒一饮而尽,再啪地把空瓶摔在桌子上,然后打了一个饱嗝,叹道:“唉……这个年过的!”
焦婧一回头,让嵇丛凉也别回家了,就跟着一起帮忙。
他们先找到20号实验室的工作日志,把实验采用的方法和材料,以及最新生产数据,尤其是细胞存量的数据都统计好。
再从仓库里把能用的培养设备全搬了出来,刷洗消毒。然后从细胞库取了一些海拉细胞作为原始材料。
营养液都是现成的,只不过,增加了更多的分裂促进酶,提升了细胞分裂速度。
一直折腾到凌晨,才回到大厅稍作休息和继续观测。
两人讨论认为,现在最要紧的是保证细胞分裂速度,但在使用了重新调制的营养液后,细胞分裂速度已经快接近极限,如果再加分裂促进酶,细胞很可能会因为分裂过快而死亡。
忙活到这阵儿,其实几个人早就饿了。
“要不,我给你们弄点儿饭去?”嵇丛凉说。
“食堂怕是早关了。”老范说。
“你们接着忙着,我这就回去,弄几个菜来!”嵇丛凉说着,就回家弄饭去了。
一个多小时后,嵇丛凉带了新做的饭菜回来。
老范赶紧上前去迎,接过来饭菜放到桌上三人一起吃。
“辛苦姐夫了,这么晚还折腾。”老范说。
“还是你们辛苦,大过年的不回家,还得加班。菜都是家里做的,没饭店的好吃,你将就一口。”嵇丛凉说完,就问焦婧:“咱们什么时候回家?”。
但是焦婧却没理她。
“对,婧姐你们先回去吧,这边有我盯着,没事。”老范对焦婧说。
“现在这个情况也回不去啊,你要不先自己回去?”焦婧对嵇丛凉说。
嵇丛凉想了想,这么晚了,自己真不愿意一个人回去。于是也没答应。
“我们有个折叠床,你也可以躺会儿,等我这完事再叫你一起回去。”焦婧又说。
嵇丛凉不愿意睡那个折叠床,想着还不如就在大厅这呆着,还能有人说说话。
三人开始吃饭,但因为路上走了一阵,饭菜都有点儿凉了。
老范倒没嫌什么,自己平常从食堂打回到宿舍的饭也就是这样。但是焦婧却怕菜凉吃了胃疼。
“门卫那有个微波炉。”老范说。
“走,咱俩去热热菜去!”嵇丛凉说。
嵇丛凉和老范拎着饭菜,出了大厅,往门卫走去。
大厅里,只剩下焦婧,在盯着大屏幕。
大屏幕上,正显示一堆堆气泡似的东西。
那是海拉细胞在不停地分裂。
这阵子,细胞分裂的速度已然很快。一个细胞,几分钟后,就从中间分开成两个,在拥挤的空间,细胞的移动从来都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周围的同伴推着自己运动,自己也会推着同伴运动。
而且,已经不可能分清哪个是原来的细胞,哪个又是新分裂而成的。随便盯住一个细胞,眼睁睁地看着它一分为二,二再分成四,四再分成八,越分越多。
这边,两个男人已经热完饭往回走了。
“嫂子好像有点不太高兴啊。”老范说。
“她就那样。”嵇丛凉冷冷地说。
“你误会嫂子了。”老范说。
“我也是心里着急嘛。” 嵇丛凉说。
“一会吃完饭,你跟嫂子早点回去休息吧。我自己在这盯着就好了。”老范说。
嵇丛凉说,“我是想回去的,但她不愿意。”
“我去说!”老范说。
两人端着饭菜回到大厅,老范对焦婧说:“现在该做的工作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只有等,我建议咱们可以换岗,我先站第一班,回头等你休息好了再来换我。”
嵇丛凉也在一旁跟着劝,最后焦婧同意了。
又简单吃了几口,嵇丛凉就带焦婧回家了。
老范也没再怎么喝酒,只是吃了几口肉菜,然后就又回大屏幕前盯着。
后来实在盯得无聊,老范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型收音机,打开开关,转着按钮找节目。
已经是凌晨,没多少节目可听了。
还好,有个一会儿放一段音乐,一会儿又说一段情感故事的节目还在播出。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变化、是运动。变化与运动本身并不重要,但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发生变化或运动,就有了意义。”节目里说。
听着,听着,老范睡着了。
第二天,老范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查看细胞生长的进度。
他比对后发现,与昨晚相比,细胞数量增加了接近一倍,但即使按照这样的速度,在剩余的短短五天假期里,也只能恢复到原来五分之一的量。
去食堂吃过早饭,老范跟焦婧通了一个电话,把进度同步了一下。
中午,焦婧又赶过来了。
两人对着屏幕,商量着怎么加快速度,但也都没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再照这么下去,过完年肯定是来不及的。” 焦婧说。
“没有办法,那就只能再增加细胞生产的基数。”老范说。
“咱们来个全院细胞大扫荡!”焦婧说。
为了更多地生产细胞,俩人开始在全研究院搜罗各种能用上的材料,无论原始细胞、培养皿还是培养瓶,只要能找到的材料,都用上。
因为每年的年底院里都会清库存,那两箱海拉细胞,本来是准备新的一年作为生产“种子”用的,除了那些,细胞库里只剩下很少量的海拉细胞。
两人把所有的海拉细胞库存都放到搜集来的培养皿和培养瓶中,同时也做了消化处理,只盼这些后补上的海拉细胞能更块分裂。
又是一天一夜。
第二天,老范从宿舍一醒来就赶去大厅。
他先去了实验室,看了看细胞的“长势”,也清理了一批没成功分裂的细胞。
忽然,老范发现有一组培养皿中的细胞,明显要比其他的细胞“长”得更快。
他很好奇,于是从中间拿出一盒来做观测。
他发现,这些能更快分裂的细胞,并不是海拉细胞,但具体是什么细胞他也不知道。
老范赶忙给焦婧打电话。
很快,焦婧赶到了实验室。
“先把这个细胞的照片和其他参数,跟研究院掌握的细胞数据库比对下,看看这个究竟是什么。”焦婧建议。
经过比对,两人发现,这竟然是人类的红细胞。
老范看到,一堆堆的红细胞开始分裂,并且速度越来越快,不一会儿就充满了整个培养瓶。
老范赶紧找了个更大的培养瓶,把红细胞全移动到新的大培养瓶里。那红细胞仍旧快速地分裂着,就像纪录片里快放的植物生长画面。
在大厅,焦婧愣愣地站在监控大屏前,她也看到了发生在20号实验室的那一幕。
不一会儿,老范用对讲机呼叫焦婧。
她拿起话筒,里面传来老范激动的声音:“婧姐,我们有救了,有救了!”
老范回到大厅,手舞足蹈地跟焦婧描述他的新发现。
“快速分裂只是人的红细胞,可客户要买的却是海拉细胞啊。”焦婧听了老范的描述后说。
“如果,我们利用红细胞给海拉细胞分裂加速呢?”老范想了一想说。
老范找来纸和笔,摊开了,先在上面画了两个圆,每个圆里又点了一个点儿。
“你看,这两个圆,一个是海拉细胞,一个是红细胞。现在看,红细胞的分裂速度能够达到海拉细胞的几十倍。那么,如果我们把海拉细胞的细胞核拿出来,换成红细胞的细胞核,这样就等于把海拉细胞改造成了红细胞,由此增加了分裂速度了。而且,如果不是经过特别的检测很难发现。”老范边画边说。
“但是决定分裂速度的,到底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这个目前还没有定论吧?”焦婧反问。
“我们可以两种方案都试试。总之,哪种方法能加快分裂速度,我们就用哪个。”老范说。
“如果再往下做一步。”焦婧长出了口气,“那就是克隆了,按规定是不被允许的。”
“但我们就干这一次,先把这次事应付过去,以后就再不弄了。”老范说。
焦婧想了想,却没有反对。
这个决定,最终将影响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