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王爷太娇弱,王妃只能又凶又野 小说:古代言情 作者:叶青城 简介:出身医、警世家的陶夭夭,意外穿越到古代,打小就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完美的规划。哪知,皇上的一道赐婚圣旨,把陶夭夭美好的穿越生活给震了个稀碎!被赐婚的对象还是一个娇弱王爷!这难道是天要让我成为大女主?娇弱王爷靠边站,看本妃如何“行凶撒野”! 角色:陶夭夭,陶夭 《王爷太娇弱,王妃只能又凶又野》第1章生了免费阅读 “阿--”随着一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同样是公主府宴会结束后,皇上在御书房等来了自己的小儿子,七皇子叶迎风。
皇上这几年见到这个小儿子的机会并不多,但,每一次见到,皇上都心里暖地冒泡。
“父亲!儿子见过父亲!”
“免礼吧!”皇帝放下手里的奏章。
“安阳家的宴会如何?”也只有在见到这个小儿子的时候,皇上才觉得自己像个真正的父亲,自己与这个儿子才像真正的父子。没有“父皇”,也没有“儿臣”,只有“父亲”与“儿子”。
“很有趣!”
“哦?哪里有趣?”
“有趣的人,有趣的事。”
应帝看着眼前的儿子,十三岁的少年,高高瘦瘦,眉眼含笑,唇角上勾,好像内心的快乐都要溢出来了一般,让人见而忘忧。
没有威严,没有拘谨。
这哪里像皇家的孩子!分明是从世外桃源走出来的如玉公子!
尤其是这张脸,与他母妃竟有八分相似。
想到淑妃,皇帝感到自己的心一阵刺痛,前日是淑妃三周年忌日。曾经,那个十六岁的少女,也如同面前的这个少年一样,脸上带着融融的笑,如春风暖阳般,闯进自己心里,所以,自己给她的儿子取名“迎风”,字“暖阳”。
然而,自从进入这个宫城,她脸上的笑便一分一分地减少,直到三年前病卒。
淑妃去了,应帝痛彻心扉!这个酷似淑妃的儿子,他不想让他折损在这个宫里,也舍不得让他脸上那融融的暖意一分一分地褪去,于是,应帝把他送到了他的外祖家,那样的隐世家族,能养出那样的母亲,自然也能养出这样的儿子。
暖阳三年前被送走,直到前几天才回来参加他母妃的三年忌,过几天还是要走的,直到成年了,才会回来开府封爵。
皇上不是没想过让他来接自己这一摊,但人呀,不在其中不知其中味,自己当年为了走上这条路,曾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而这些年,自己日日与这数不清的奏章、琐事纠缠,夜夜胆战心惊,生怕自己一个不慎,毁了基业,愧对祖先!
自己早已精疲力竭,疲惫不堪,不想这个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也经受这一切,就让他做个逍遥王爷,过自己喜欢过的日子吧。
父子二人在御书房里细细的说话,大太监德公公站在书房外面,并不敢靠近打扰那一对父子。
圣上难得这么放松,就让他休息休息吧。德公公叹了口气,这么多年,真的是苦了皇上了。当初,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才在老皇帝手里得了这天下,可当时呀,这天下可真的是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呀!皇上接到手里,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方才有了现在的太平景象。
从皇上还是皇子的时候,自己就跟着他,皇上的苦呀,只有自己知道。
德公公想着想着,不禁悲从中来,正要擦眼泪,忽听皇上哈哈大笑了两声,说:“好!为父就答应你,定不让人抢走了你的小媳妇。”
然而,看着儿子的表情,带着期待,咬着嘴唇,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应帝知道,这小子还是不放心呀!
想了想,皇上又道:\"放心吧,朕明儿就召见陶老头,告诉他,他那小孙女,联定下了,不许他再给了别人。等她及笄了,联就下旨赐婚于你。君无戏言,你可放心?”
“放心!放心!儿子谢过父亲!”叶迎风一辑到地,这可是大礼!
“臭小子!你就这么高头呀!”
……
七皇子离开御书房时,满脸堆笑,一边走一边抖着自己的手指头,嘴里还念念有词,连身边时不时有太监宫女给自己行礼问安都听不到。
如果细听,你会听到他念的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第二天,老太爷下朝,便把三个儿子,都叫到自己屋里。
“父亲叫我三人前来,可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有人来抢我们的小九儿,这算不算重要的事情?
老太爷想到皇上带着几分皎洁的笑,对自己说:“陶老大人,你家的孩子们都养地好呀,朕甚是高兴!尤其是你那小孙女,唤做夭夭是吧?小小年纪,胆识和见识都好过常人,朕很喜欢!朕今天就向陶老大人讨个人情,你那小孙女,以后不要许给别人了,等她及笄了,朕给她指个好人家!”
老狐狸!你骗谁呢!指个好人家!不就是指给你家的哪个儿子、哪个孙子呗!当我傻呀!惦记别人家的小孙女,真不知羞!
虽心里这样想着,但陶老太爷嘴上也只能“谢主隆恩!”。
老太爷把事情说给几个儿子听,几人也没想到,夭夭这么快就引起了皇家的注意。
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
陶二老爷心里尤为难受,自己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原本想着,等她长大了,能与她的姐姐们那般,找个自己中意的男子,相携到老。可如今,这才九岁,就被皇上盯上了。皇家的儿媳,说起来好听!但天下谁人不知,做皇家的儿媳有多难。我们陶家,也无需再争前程,何必把女儿送进那个泥淖?
老太爷自然看出儿子的苦闷,其实,他自己心里何尝不闷?可是,又能如何呢?
老太爷只得劝慰儿子:“夭夭年纪尚小,且,皇上也没有明说指给哪位皇子,来日方长,夭夭也未必不会有别的造化。”
陶二老爷听父亲这样说,心里才好受一些,父亲那么在意夭夭,定会为夭夭谋划。
老太爷又说:“你们也不必做什么应对,这事,我们从长计议,你们心里有数就好,也不必跟妇人们说道,免得传出去,反倒不好转还。小九那,也不必知晓。”
“是,父亲,儿子们明白。”
交代完一切,老太爷叹了口气,夫人那里,还是要交代一声的。
此时陶夭夭还在折腾自己的药房,她并不知,自己的终身大事被人三言两语给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