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明末:我带媳妇建造新世界 小说:历史 作者:老刀锋 简介:如果你转世回到了明末,没有系统的你,凭什么生存?又凭什么称王称霸,呼风唤雨? 且看杨通回到明末后如何用马哲,打破封建枷锁,带领国人发展大航海,走遍全球,建造新世界。 角色:杨通,宋献策 《明末:我带媳妇建造新世界》第3章一路逃遁免费阅读 队伍稍稍整队完毕,杨通打了个手势。梁静怡便带着七个大汉悄默的摸到兵丁跟前,猛然挺矛冲了过去。妇女则...

《明末:我带媳妇建造新世界》第3章 一路逃遁免费阅读
队伍稍稍整队完毕,杨通打了个手势。
梁静怡便带着七个大汉悄默的摸到兵丁跟前,猛然挺矛冲了过去。
妇女则用兜绳甩石头,砸位置稍远的人。
百余个流民,见到冲杀,迅速避远,以免遭无妄之灾。
没有这些乱民添乱,给梁静怡他们带来了方便,趁着官兵慌乱,照面就捅杀了七人。
其他官兵挨了几个石头,也被砸的嗷嗷叫,又见死了七人,竟然转身就跑。
梁静怡几人继续追杀,妇女继续甩石头砸。
杨通则带着童子军,跟在后面迅速搜身。
“只要银子和干粮,其他不要,二蛋,你给我把刀扔了。”
因为这次是第二次突击,战斗结束的也迅速。
半刻钟不到,地上就躺了三十个尸体,这些没有穿甲的兵士,被一个突击,打的措手不及,最终被梁静怡他们全歼了。
这是没法子的事情,不杀他们很难争取到足够的逃跑时间。
等杨通的队伍远去后,有几个比较壮实的汉子,快步跑过去,拎起一把军刀。
赶紧追着杨通的尾巴而来。
后面的则一窝蜂冲上去,开始抢夺刀剑和衣服。
“壮士,壮士等等,我们加入你们。”
那几个先抢刀的汉子,追着杨通他们喊。
梁静怡转身喊道:“朋友,我们不是劫匪,也不是起义军,我们只是逃荒的,不接纳外面的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好汉,保重。”
说完抱拳一礼,转身就走。
那几个汉子也没有纠缠,同样抱拳喊道:“保重,我是咸阳李朝,有缘再见。”
宋献策见状,跟在杨通后面,暗自出了一身冷汗。
这群人太狠了,杀伐果断,一句屁话都不说。
连句替天行道都不喊。
起义军,不都是喊口号挣名声的吗?不是见到人就收编的吗?
这伙人怎么到手的武力往外推?
战斗力怎么这么强?八个男人,七个妇女,竟然全歼三十军汉。
还毫发无伤!
是大月军太废,还是这伙人太强了?
明显这伙人都是农民,还拖家带口的。
那就是大月军………
大月军怎么这么废的?
这句话,深深植在了他的脑海里。
撩拨的宋献策难以自持,就想赶紧拉住那个六岁的娃子,讨教讨教。
杨通他们哪里有时间和他掰扯,汉中军治现在可是很完整的。
死了三十兵丁,没点行动,怎么也不可能。
再说拦路搜刮这事儿,多半是有长官授意的。
待走出山路,行到开阔处,三十几人,开始拆掉矛头,包裹刀剑做一些伪装。
只留三把柴刀防身。
也不敢走大路,现在兵荒马乱的,想必大路中的关卡也不会少。
就是这路不熟,成了一个头疼事儿。
杨通边走边往路上乱瞄。
这里的大路上已经有了零零星星的行人。
一阵拨浪鼓的声音,吸引了杨通的注意。
他把刘德勇招过来,在他耳边密语片刻。
刘德勇带着两个人假意过去买货,随后杨通也带着剩下的人一拥而上,围了个严实。
刘德勇见众人遮住了视野,便控制住了货郎。
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别怕,别怕,十两银子,你带个路。”
货郎,能有三十多岁,吓的颤颤巍巍的。
不过到底走街串巷的,见识多,所以也还能强装冷静。
勉强陪笑道:
“好汉,勿忧,规矩我懂,但有吩咐不敢不从。”
杨通这时也凑过来,小声道:“避开官兵,到米仓道。能办到吧?”
货郎一愣,有些为难的道:“好汉,到米仓道,可是路过汉中城,我们这一群人?”
杨通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塞给他,恶声道:“二十两,出了岔子,先杀你。”
这些走地商人,见缝插针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强,尤其是现在这样的走地户,是见识比较多的一类人。
小商人狡黠,但分寸也把握的端的是好。
“好说好说,前边有条小路,能通往汉水边,那里有个老刘头,专做摆船生意。过了汉水,再走小路,绕到山路上去,行五天,能到米仓道。”
货郎边小心的陪着笑,边担起担子往前引路。
刘德勇他们则行在货郎四周小心应付。
一切也算妥当。
这时宋献策追了上来,气喘吁吁,把媳妇孩子安排进人群里,自己则来到了杨通身前。
“先生见礼了,圣人之学绵延千年,为何成了祸国之类,还请先生教我!”
宋献策是不服的,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所学成了笑话。
这是个人都不能接受,这就像他前世,大学本科毕业生走入社会,挣的却没有高中的多,以至于一时间里兴起了读书无用论。
让人情何以堪!
杨通淡淡一笑,背着手,颇有一个老夫子的派头。
“孔子周游列国,最后一事无成,就已经说明了,他的学问不适合治国。”
“孔子学生整理的他的学说,大都也是修身的学问,又有几个治国的。”
“朱学能富国,法学能定国,孙学能强军,鲁墨能兴国,合纵家利的是外交。儒学的贡献是思想大统一。”
“但是宋时国家权柄给了你们这些不肖子孙后,搞出了万事可儒学,外交搞儒学,军事也搞儒学,对内更是搞出了程朱理学败坏国家根基。”
宋献策越听越烦躁,听到杨通诋毁先贤,再也不能忍受。
“先生怎能如此,理学重仁重义又有何错?”
声音愤怒而又凄厉。
杨通自然背着手,小小六岁孩童,竟然让宋献策有种堂上老夫子的感觉。
“理学为什么兴于元?难道是你们的大义感动了野蛮人?你不觉的可笑?”
“他蒙元人只是觉的你们是个好用的工具,奴役汉人的工具。”
“始祖也被你们的仁义修养骗了,以为学学理学,人人能成圣贤,却不知你们包藏祸心。”
“理学养出了四十万宗族,四十万宗族把天下财富榨取的干净,大月之一朝,是唯一一个穷死的。”
“理学,难道天理是让你们摧残妇女,禁锢精神的?天理是万花齐放。不是裹脚布,不是铲除异己。”
“你们学理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当官,当官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发财?”
宋献策脚步踉跄,他不敢审视自身,他读书也是为了权和利,功利心一直是他读书的动力。
他一直避免自己往这方面想,他以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来遮掩自己的功利心。
信仰崩塌加直面自己的肮脏,他失神落魄,突然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书生无长力,如果不能升官发财,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他们靠什么生活?
他突然感觉自己一无所用,只剩嘴里嘟嘟囔囔。
“道仁义德难道也能错了?不应该如此,不应该如此。”
杨通背着手,留意着后面的动静,感觉差不多,再整别弄成了疯子,他队伍里可是没有读书的,这读书识字的对他有大用。
于是咳嗽一下。
“道仁义德没有错,只是用错了地方,火药库里放烟花,那是作死,节假日里放烟花,他是精彩。”
“儒学用于修身它是圣人学问,用于治国,它有大害。”
宋献策闻言一怔,稍稍稳固了心神。
看着眼前的小儿,心里不断重复,治国治国。
于是追上杨通,直接跪下。
“先生教我何以治国?”
杨通也被宋献策惊人的举动吓了一跳,停下脚步认真的看了几眼。
又背起手,向前走去。
“起来吧,别耽误行程。”
——
作者有话说:
ʅ(‾◡◝)
>>>点此阅读《明末:我带媳妇建造新世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