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柱崇祯是军事历史《我的祖父是崇祯》中的主要人物,梗概:我叫朱柱,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家里排行老三父亲是汉军镶白旗人,然而,祖父竟然是崇祯?我这才知道我并不普通,我是大明最尊贵的朱三太孙,也是大明皇位最有分量又最为合法的继承者不过,造化弄人,我却是生在了康熙年间,这要该如何继承大明皇位呢?在线等,挺急的!
第8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
康熙降下这次恩旨,只是对日渐腐化的八旗子弟的一种鞭策。
“我鞑清”自入关以后,新生的八旗子弟已没有了祖辈的艰辛,不必再南征北讨,除了享受着“铁杆庄稼”外,朝廷还时不时地会发放一些赏银,而打仗的事又是让绿营给承包了一大半。
随着时间推移,这几十年来,不管是满洲八旗军还是蒙古八旗军,当然也包括了汉军八旗军的新生一代,那还真是麻袋换草袋:一代不如一代。
新生的八旗子弟,平日里除了吃喝玩乐就是玩乐吃喝,祖辈留下来的骑射本领,早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康熙几次下旨申饬都不管用,八旗子弟还是“接着奏乐接着舞”,把皇帝老儿的话当放屁。
用他们的话说,祖辈们跟着你爱新觉罗家打了一辈子的仗,占了这关内的花花江山,我们这些孝子贤孙还不能享受享受了?
我们也不懂你在正大光明殿上叭叭说的什么烂一点又烂一片的,大清烂不烂的跟我们有毛的关系?
祖辈们跟着你爱新觉罗家打生打死图的是什么?还不都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嘛!
这府里的乐曲是不好听了,还是舞姿不优美了,又想让我们继续跟着你爱新觉罗家瞎折腾?
想得美吧你!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康熙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理儿,他最后实在没招了,才想出这次恩旨补录拜唐阿的法子。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等这些八旗子弟入了拜唐阿的“套子”,那之后的事就由不得他们了,非得要狠狠操练一番不可。
朱柱此时却没有入套的觉悟,看到确有其事后,他与二姐夫匆匆赶回了家一趟,拿上旗籍户口册,又连忙跑到汉军镶白旗都统府里来报名。
顺治十六年铸八旗都统印信,满军、蒙古军、汉军八旗各给一印,共二十四颗,由各旗都统掌管于家里办理本旗事务,而在雍正时期,八旗都统的办公地点,才从家里,转到了专门的衙门。
所以,在康熙朝时期,与旗人相关的军事以及政务,都需要去本旗都统大人府里来办,里面有专门设置的各房衙门,负责办理旗内的一切事务。
现任汉军镶白旗都统为雷继宗,满洲镶白旗老包衣奴才雷宏华之孙,由康熙钦点任命。
“我鞑清”在入关以后,顺治皇帝曾对八旗做出了调整,他让出了本由自己管辖的正蓝旗,同时又把归于皇帝名下的正黄、镶黄、正白划为了上三旗,属于是贵族中的贵族,而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则划为了下五旗,归各自旗主管辖,都统也由各自旗主任命。
之后康熙上台亲政,开始慢慢地夺回了这项权利,八旗都统由皇帝直接任命,大大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利,从此旗内的一切军事以及政务,皆由皇帝任命的都统负责。
“唉,最后还要考试啊!”
两人顺利报完名额,走出都统府宅大门时,朱柱不满地嘀咕了一声,他最不擅长的就是考试了。
“臭小子,别不知足了,考试只是细枝末节,最后都会录取,考试也就是为了划分等级,然后才会决定分配去处。”
乔惠丰闻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随即耐心地给小舅子解释起来。
原来拜唐阿按规矩是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拜唐阿的去处就不用费心琢磨了,因为去处基本都是尚虞备用处(又名粘竿处)、向导处、御鸟枪处、鹰狗处、虎枪营、善扑营、雍和宫、圆明园等处。
这种八旗精锐及宫廷要害衙门,除满洲本旗人之外,蒙古及汉军旗人是不让进的。
第二等拜唐阿的去处,则是分配在京里各部衙门,或者是各旗都统衙门任杂职,还有可能也会分配到地方驻防。
“三柱,你最好是能考上第二等的拜唐阿,这样就能在咱们镶白旗都统衙门里吃上份皇粮了!”
“我听说一年有着十多两的俸银呢,这是多大的便宜,以后好生着当差,要是能再升个几级,就更美了啊!”
乔惠丰一边嘱咐着小舅子,一边心里面也在羡慕着这份好差事。
“二姐夫,那地方驻防又是怎么个安排法?”
朱柱却是不想一辈子都在本旗的都统衙门里打转,升到六七品都是极限了,那才能得几个系统积分?
“地方驻防的话,就需要先披甲当大头兵了,咱大清朝各地满城都有驻防八旗兵,要是分配到各地满城虽说也有选官资格,但初期多半是需要披甲当大头兵的。”
“不过,唯一的好处就是俸银给的足,一年差不多可以拿到将近五十两银子,这都快要赶上一个正七品知县的年俸了。”
“但是,与留在京里相比的话,机会显然是要差上不少,天子脚下,不是在外地驻防可以比较的。”
“三柱,你可别想着分配到外地满城,去是容易,回来就难了,弄不好一辈子都得留在那里了。”
乔惠丰说着说着就严肃地告诫起了小舅子。
“不能不能,二姐夫,那第三等拜唐阿会分配何处呢?”
朱柱陪着笑继续询问起来。
“第三等拜唐阿会分配在内务府。”
“分配在内务府?”
“对,去内务府给宫里当差。”
“进宫里当太监啊!”
朱柱大惊失色,本能地夹紧了双腿。
“呵,不学无术!”
乔惠丰都被小舅子如此反应给气笑了。
“内务府当值的拜唐阿可不是太监,而是属内务府管辖下的吏员,在御膳房及茶房,或者是皇子饭房等地当差。”
朱柱也跟着干笑了两声,他听明白了,分配在内务府的第三等拜唐阿,实际上算是宫里的编外人员,其实就是一打杂的。
“二姐夫,那第四等呢?”
“第四等拜唐阿的去处你也不用想了,就是分配了你也不一定敢去,那是要去边关打仗的!”
康熙时期的边关,指的是雪域高原地区,漠北蒙古地区,回部及西南和东北各处。
要是遇有战事,与驻防地方满城的拜唐阿一样,边关的拜唐阿都需要披甲上战场去拼杀。
吃的苦先不说,要是战事一起,那就可能随时会没命,因而八旗子弟就没有一个愿意去的,除非是强制征召。
不过,也因为此等去处实在是太过危险了一些,因此朝廷规定凡是去往边关的第四等拜唐阿,都要恩赏一个从六品或是正七品的实权武职,所以也算是另一种前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