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古代言情《工龄超久?可我才正当年啊》,赶快加入收藏夹吧!主角是张宝根柳茹茵,是作者大神“兰若寺小妖”出品的,简介如下:在1960年那个缺衣少食的艰苦年代,他意外重生,成了一个八岁的小孩。可别小瞧了这个小孩,他坚信只要思想到位,没什么事办不成。故事从苏州胡同67号大杂院开始,慢慢向火药局胡同、南锣鼓巷、西杨威胡同延伸。就在他适应新生活的时候,一个老式笔记本从天而降,砸晕了他。这个笔记本可不简单,每三天就能刷新一段过去或者未来的涂鸦文字,还自带一个储物空间,扉页上的五角星能让空间里的物品发生进化,像豆麸饼能变成豆饼,玉米芯粉能变成玉米面。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有一天,他在笔记本上赫然发现,有人提到了自己的一个马甲,还记上了二十年工龄。要知道,当时开国才十一年,这二十年工龄可太神秘了。...
“预祝解卫军、杨兴民同志在比赛中赛出小苏州胡同的风格。”
根本没提让他们拿名次的事,解卫军自己在家也解释过,一共15公里的路程他们两个能跑完三分之一就算胜利(1964年改为10.5公里)。
两人穿上居委会新发的解放胶鞋,很有派头的对着大家拱拱手,被拥簇着出了胡同。
柳茹茵带着宝根三个一路跟到登车的地方,用家里的旧胶鞋把新发的那双给换了下来——旧的穿着跑起来更合脚。
1960年京城环城跑
今天大街两边人山人海,宝根挤了半天依然满眼都是屁股——他太矮了。
到了中午,解卫军和杨兴民被胡同里的小伙子们举着回到了胡同,那场面跟拿了世界冠军没什么区别。
到了家一问才知道,杨兴民跑了两公里就废了,而解卫军好一点,二点五公里!
就这成绩已经让朱大妈满意到了不行,还一个劲叮嘱两人好生在家休息。
中午过后,陈玉华又来了林家,这回同她一起来的还有她的一位同事。
“这位是我同事刘建明老师,你们叫刘老师好了。”
陈玉华向林家几兄妹介绍的时候,刘建明还相当不好意思。
为了那点粮食而做的亏心事让刘建明这个年都没过好。
好在差点被他坑了的孩子是个“天才”,拿着高年级的卷子依然考出了惊人的高度。
“我们学校是周围几所小学里各方面师资都比较强的单位,甚至还有初中部,”坐在小马扎上,刘建明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来意,“所以啊,一般来说到了假期里,周围几个小学的各方面尖子生都集中在我们学校进行培训。”
“连府学胡同小学也不例外。”
“我呢,刚好负责这个事情,宝根同学的考试成绩嘛......,”刘建明有些尴尬的含糊了一下,“我觉得还有些可以提升的地方,所以呢,就和陈老师商议了一下,安排他在寒假剩下的时间去学校加强加强。”
这自然是刘建明的好意,意图弥补自己暗中对这个孩子的“伤害”,而陈玉华更知道但凡能参加集中培训的孩子都会被老师们高看一筹,所以她也是赞同的。
解卫军和柳茹茵对视了一眼。
解卫军觉得不管怎么样,这样子安排总比让宝根天天在胡同里钻狗洞要好一些,而柳茹茵则想得更多。
她认为这定是陈姨费力争取来的。
以老三那个傻子的能力,考试肯定不理想(她以为那次考试题目超级简单+监考不严),为了能让老三在开学后跟上班,所以陈姨才费了这么大的力安排宝根去“补习”。
“多谢陈姨,”柳茹茵语气诚恳,“我们宝根会去的。”
陈玉华满脸问号:谢谢我干什么,这事分明是刘老师安排的。
好在柳茹茵挺会做人,又笑着也谢谢了刘建明。
对于柳茹茵的误会刘建明不在意,他到现在才算松了口气。
“当然这样一来,也是为了让宝根尽快熟悉我们京城的教学风格和氛围。”
“我们学校活动楼有两层,我给宝根报的是算数和语文,都在二楼最东边的教室,每天的时间不长,多余的时间在学校里玩玩也好。”
“活动楼二楼西侧是图书室,宝根喜欢的话可以去多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