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贬妻为妾?十万铁骑跪接我登基》,是作者“鹿明凰”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裴子琰萧倾雪,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她生来尊贵,却因为一场梦而隐姓埋名,以医女身份为他解毒治病,将他从鬼门关拉回,并助他夺得储位之位。他承诺非她不娶,甚至在殿前跪了两天求来一道赐婚圣旨,娶她为妻。她以为两情相悦不外乎如此。可一朝坐上太子之位,他却忘了当初诺言,一心求娶大将军嫡女,并直言:“你的身份做一个王妃已是高攀,万万没有做太子妃的资格。”“倾雪,我知道你爱我,所以能不能为了我委屈一下?侧妃之位足以配得上你的身份,不要不知足。”“倾雪,你身为侧妃,在太子妃面前理该谦卑温顺,而不是仗着我喜欢你就恃宠而骄,跪下,给太子妃赔罪。”萧倾雪叹息:“裴子琰,我们和离吧。”她不叫萧倾雪,她叫萧祁凰,南诏最尊贵的长公主,父皇母后捧在手心的嫡长女,南诏准帝位继承人。原以为为了这份相知相爱的感情,可以舍弃权位,殊不知人性和感情最经不起考验。南诏铁骑踏破宫门,兵临城下,将士们齐齐跪地恭迎:“接长公主回朝登基!”太子裴子琰沦为亡国奴,跪在地上卑微地抬头:“倾雪,孤知错了,求你看在我们昔日感情的份上,原谅我一次。”萧倾雪居高临下一笑:“我叫萧祁凰。从此往后,你就是我的阶下囚,脚下奴。”你以权力贬我为妾时,可曾想到我的权力比你大得多?...
可皇上一直犹豫不决。
前年太子身体好转,朝臣们又提起此事时,苏大人在皇上直言,晋王身体若能痊愈,立嫡子为储才能服众。
可朝中大臣早就各成党羽,他们都有自己支持的皇子,自然据理力争。几经争辩之后,皇上还是把太子人选拖延至今。
而回想这两年朝中暗潮汹涌,以及争储的过程,皇后依旧心有余悸,她记得晋王妃因为救治晋王有功,被其他皇子记恨,还发生了几次被陷害的事情。
皇后心头生出名为愧疚的情绪,愧疚之后,紧接着是恼怒:“晋王妃以此威胁你了?”
“她只是想要一份和离书。”德安长公主如实说道,“只要和离书给她,她就愿意给我药方子。药方子一到手,我还是会遵从约定,把姗姗的婚期定在明年,太子可以有一年时间坐稳储位,我相信有这一年时间,也足够皇上和皇后娘娘为太子铺路。”
皇后沉默,面上不辨喜怒:“她只要一份和离书?”
“是。没有别的要求。”德安长公主眉眼微敛,嘴角浮现一个玩味的笑意,“晋王妃并非出身京城世家,没有家世拖累,不受规矩束缚,所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我相信她要和离的决心是真的,并不是以此来要挟什么。皇后娘娘,既然她实在不愿意留在太子身边,索性放她自由,对她对太子都好。”
皇后面色沉郁:“你见过皇族有几个王妃能和离的?”
德安长公主淡道:“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特殊事情特殊对待,你只要在心里好好斟酌斟酌,到底是太子殿下的储位重要,还是一份和离书带来的影响重要。”
把一个已经寒心失望的王妃困在宫里,对根基未稳的太子百害无一利。
别说他要把大半精力都耗费在朝堂和跟朝中大臣们的周旋上,他还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太子党势力,根本没有多少精力兼顾后院,到时太子妃和侧妃关系糟糕,所带来的后果可能比现在和离严重得多。
可皇后做不了这个主。
裴子琰和萧倾雪的婚事是皇上赐下的,就算要和离,也要经过皇上同意。
皇上绝不可能同意这件事。
德安长公主似是看出了她的想法,淡淡一笑:“两年前晋王能为了一纸婚约,跪求皇上一天一夜,我觉得再去御前跪求一份和离书,应该也不难。”
“他刚被立为太子,就跪求和离书,满朝文武会怎么看他?天下男儿会如何看他?”皇后面色一沉,“御史们会弹劾他抛弃糟糠妻,还会拿萧倾雪救命之恩说事,一个忘恩负义的罪名扣上,太子之位还能保住吗?”
她闭上眼:“我就想不通了,太子到底哪里对不起她?世家公子尚且三妻四妾,子琰身为太子,早晚也是妻妾成群,难道要守着她一个人?”
“本宫从不否认她对太子的恩情,这两年几乎把她当成亲女儿看待,有什么好东西都给她送过去,从未嫌弃过她的出身,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为什么非得和离不可?”
这个问题德安长公主知道。
“因为她嫁给子琰时,子琰承诺过,这辈子只要她一个妻子。”她说道,“所以倾雪才答应他的求娶。如果当时子琰说自己以后会有三妻四妾,晋王妃替他治好了病,说不准就此离开皇城,从此桥归桥,路归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