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谋定天下:穿越成曹操》,男女主角分别是曹操林宇,作者“三星堆的楚文雄”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谋定天下:穿越成曹操》讲述了一位现代历史学博士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十二岁的曹操,凭借对三国历史的深刻了解和现代思维方式,改变历史走向,最终统一天下,建立大魏帝国的传奇故事。...
接到何进的密信后,林宇心思电转。黄巾起义即将爆发,这是他早已预料到的历史节点,也是他施展才华的第一个重要机会。
"何进邀我随军观战,这对我来说是绝佳的历练机会。"林宇自语道,"但在此之前,我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天一早,林宇便向父亲曹嵩汇报了何进的邀请。曹嵩闻言,面露忧色:"孟德,你今年才十二岁,随军观战太过危险。朝廷平定黄巾,自有大将军何进和其他将领。你不必涉险。"
林宇早有准备:"父亲,儿子并非贪功冒险。在下认为,乱世将至,我曹家若想在未来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人熟悉军事。此次随军,我不会参与作战,只在后方观察,学习军事部署与战术运用,为将来做准备。"
曹嵩被儿子的远见所动,沉思良久:"你说的不无道理。只是..."
"父亲放心,"林宇继续道,"我会带足护卫,绝不涉险。更何况,何进大将军已经答应让我随军师团一同行动,不会接近前线。"
见父亲仍有顾虑,林宇又补充道:"此次随军,对我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目的——结交人才。军中必有隐士良将,若能提前识别并结交,对我们曹家未来大有裨益。"
曹嵩终于点头:"既然如此,为父允你前往。但必须谨记安全第一,切不可逞能。我会安排家将陈仓带领十名精锐护卫随你同行。"
得到父亲首肯后,林宇立即开始准备。他首先拜访了荀彧,将何进密信的内容告知了这位年轻好友。
荀彧听完,眉头紧锁:"黄巾起义在即,朝廷震动,各方势力必定暗中布局。曹兄此时随军,既是机遇,也有风险。"
林宇微笑:"正因如此,我才来请教文若。以你之见,我应如何借此机会,为将来做好准备?"
荀彧思索片刻:"首先,曹兄应细察朝廷军队的组织结构与战术部署,了解其优劣;其次,可借机结交军中有才之士,尤其是那些有谋略、有见识的将领或幕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观察各方势力在平叛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这将对未来局势演变有重要启示。"
林宇赞许点头:"文若见解精辟。我正有此意。不知你可愿随我一同前往?"
荀彧犹豫片刻:"恕我难以成行。家叔荀爽近日在朝中处境微妙,我需留在洛阳关注局势,以便及时向家族通报。"
林宇理解地点头:"如此也好。你留守洛阳,可为我观察朝中动向;我前往军中,了解边境情况。日后定期交换所得,共谋大计。"
离开荀府后,林宇前往城中一处隐秘的院落。这里是他最近秘密租下的地方,用于接待一些不便公开会面的人士。院内,一位气质超逸的青年正在品茗等候。
"郭济,久等了。"林宇拱手施礼。
郭济放下茶杯,起身回礼:"孟德兄客气。听闻召唤,特来请教。"
两人相识不久,却颇为投缘。郭济虽然年纪尚轻,但已显露出过人的洞察力和谋略,这正是林宇极为看重的。
"郭济兄,黄巾起义在即,我准备随何进大军前往观战,想请你给些建议。"林宇开门见山。
郭济目光一闪:"孟德兄此行,主要目的恐怕不只是观战吧?"
林宇笑了:"不愧是郭济兄,一眼看穿。确实,我此行有三个目的:一是学习军事,二是结交人才,三是观察局势。尤其是结交人才这一点,我希望能在军中发现一些有潜力的将领和谋士,为将来所用。"
郭济凝神思考片刻,然后说道:"依我看,黄巾军虽人多势众,但组织松散,战术粗糙,朝廷军队只要指挥得当,应能取胜。孟德兄随军,可重点关注几个方面:一看将领用兵,谁有胆识谋略;二看军队调度,粮草供应是否顺畅;三看各地豪强的态度,他们派出多少兵力,是真心平叛还是借机扩张。这些信息,对未来大有裨益。"
林宇赞叹不已:"郭济兄思虑周全,我会铭记在心。"
郭济又道:"还有一点,黄巾起义后,无论朝廷能否平定,天下格局都将改变。地方势力会借机壮大,为未来割据埋下伏笔。孟德兄若能在平叛过程中崭露头角,既不过分显眼引来忌惮,又能获得一定声名,将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林宇深以为然:"郭济兄所言极是。我会把握这个度。"
交谈甚欢后,林宇向郭济提出邀请:"郭济兄若有兴趣,不妨随我一同前往。你的才智,在军中必能大放异彩。"
郭济摇头微笑:"多谢孟德兄厚爱,但我尚有些事需处理。待黄巾平定后,我会前往青州一行,若有机会,再与孟德兄重聚。对了,我那堂弟郭嘉虽年幼,但天资聪颖,他日若长大成人,必成大器。孟德兄若有机会,可多加关注。"
林宇心中一动,表面却不动声色地点头:"郭奉孝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令堂弟年幼有为,日后必成大器。我会密切关注。"
送别郭济后,林宇回到家中,开始着手准备随军所需的物资。他特意准备了一套轻便却精良的盔甲,虽然不会上阵厮杀,但保护自身安全也是必要的。此外,他还准备了数本兵书、一套详细的地图,以及足够的干粮和药物。
"少爷,这是家主特意为您准备的。"管家递上一个精致的木盒。
林宇打开一看,是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剑,剑鞘上镶嵌着家族徽记。
"父亲的心意,我心领了。"林宇抚摸着剑身,感受到了父亲的关爱与期许。
接下来的几天,林宇不断接见各路人士,收集关于太平道和黄巾军的情报。通过这些信息,他对即将爆发的黄巾起义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张角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信奉太平道,已在各地秘密发展了数十万信徒,准备同时起事,一举推翻朝廷。
同时,林宇也在积极联络自己的人脉网络。他派人前往冀州,寻访程昱;又托荀彧向荀攸传信,希望能在军中与这位未来的军事谋略家会面。
此外,林宇还特意拜访了几位在洛阳的宗族子弟,包括曹仁、曹洪等人。虽然他们年龄相仿,但林宇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传授一些基本的军事知识和谋略,为将来共同作战打下基础。
一日,林宇正在家中整理即将带往军中的书籍,管家前来通报:"少爷,有一位自称徐庶的先生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
林宇闻言一怔。徐庶,字元直,历史上是刘备的谋士,后被曹操以母亲为质,被迫离开刘备。没想到在这个时间点就来拜访自己,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请他进来。"林宇整理衣冠,准备迎客。
片刻后,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被引入书房。他相貌清秀,气质儒雅,但眼神中透露出不凡的智慧。
"在下徐庶,字元直,见过曹公子。"年轻人拱手行礼。
林宇回礼:"徐先生客气。不知先生此来有何见教?"
徐庶直言不讳:"听闻曹公子将随何进大军前往平定黄巾,特来相商一事。"
林宇邀他就座,好奇道:"什么事需要特意前来相商?"
徐庶压低声音:"黄巾起义虽尚未全面爆发,但太平道已在各地活动多时。我有一位故友,精通太平道教义和组织结构。若公子不嫌弃,可带他随行,或可助公子更好地了解敌情。"
林宇眼前一亮:"此人是谁?"
"庞德公,字凤雏。"徐庶答道。
林宇心中一震。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与诸葛亮齐名的绝世奇才,历史上辅佐刘备,可惜英年早逝。如果能提前结识并招揽此人,将是莫大的幸事。
"凤雏先生大名,孟德久仰。不知他现在何处?可否引见?"林宇掩饰不住兴奋之情。
徐庶笑道:"凤雏兄现居荆州,不日将到洛阳。只是此人性情孤傲,不喜与人交往。我与他交情匪浅,方敢引荐。不过,公子若想赢得他的认可,还需展现过人的才华和胸怀。"
林宇郑重点头:"多谢先生引荐。凤雏先生若至,我必以诚相待。"
送别徐庶后,林宇心潮澎湃。没想到在黄巾起义前夕,就有机会结识徐庶和庞统这样的顶级谋士。这对他未来的布局,无疑是极大的助力。
出征前夕,林宇做了最后的准备。他细心检查了随行物资,确保一切齐备;又将自己收集的情报整理成册,方便随时查阅;最后,他还写了几封信,分别交给荀彧,请他在适当时机转交给特定人士。
那天夜里,林宇独立庭院,仰望星空。黄巾起义即将爆发,这将是东汉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也是他施展才华的第一个重要舞台。
"乱世已至,英雄当立。"林宇轻声自语,"此次随军,不仅要学习军事,更要开始我的人才布局。荀彧已成挚友,郭济、徐庶有了初步接触,程昱、贾诩也在计划之中。至于郭嘉,虽然年幼,但未来必定是我的重要谋士。接下来,要借黄巾之乱,寻找更多有才之士,为将来的大业奠定基础。"
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一个少年英雄的轮廓。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未来。
第二天清晨,林宇早早起床,穿戴整齐,准备出发。父亲曹嵩亲自送他到门口,语重心长地叮嘱:"孟德,记住,安全第一。不要冒险,不要逞强。学习是好事,但性命更重要。"
林宇郑重点头:"父亲放心,儿子定会谨记教诲。"
告别父亲后,林宇带着家将陈仓和十名护卫,前往何进府邸报到。何进早已得到消息,亲自出门相迎:"曹公子果然言出必行。既然你有心随军学习,我自当成全。"
林宇拱手致谢:"多谢大将军。在下此行,主要是学习军事部署和战术运用,绝不会妄自冒险,请大将军放心。"
何进安排林宇随军师团一同行动,并特意嘱咐一名老将负责照顾他的安全。林宇对此表示感谢,同时也暗自盘算,如何利用这次机会,识别和结交更多有才之士。
就这样,在黄巾起义爆发前夕,年仅十二岁的林宇已经开始了他的大规模布局。通过有意识地结交未来的重要人物,他为自己未来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的齿轮正在转动,一个不一样的三国时代,即将在这个少年的谋划下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