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谋定天下:穿越成曹操》,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林宇,作者“三星堆的楚文雄”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谋定天下:穿越成曹操》讲述了一位现代历史学博士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十二岁的曹操,凭借对三国历史的深刻了解和现代思维方式,改变历史走向,最终统一天下,建立大魏帝国的传奇故事。...
前几日收到荀彧的密信,提到太平道活动日益频繁,张角可能即将发动大规模起义。今日与蔡邕的交谈,更让他确信这场席卷天下的动乱即将拉开序幕。
他取出自制的地图,铺在案几上,细细思索。张角的太平道以冀州为中心,发展信徒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等州。若起义真的爆发,必然波及大半个中国。
根据历史记载,张角兄弟苦心经营十余年,太平道已有数十万信徒。他们约定在甲子年三月初五同时起义,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号召,因信徒头缠黄巾,故称"黄巾起义"。
"原历史中,黄巾起义因计划泄露提前爆发,最终被朝廷平定。"林宇轻声自语,"可在这个世界,事情会照着原有轨迹发展吗?"
沉思良久,林宇决定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他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动荡中抓住机遇。
次日一早,林宇便前往荀家拜访荀彧。
"文若,近日能否探听到更多关于太平道的消息?"林宇开门见山地问。
荀彧神色凝重:"确有重要情报。据我所知,太平道已在暗中武装信徒,准备大规模起事。张角称自己得到太平要术,可治病救人,因此吸引了大量贫苦百姓加入。如今,他们内部已有治世的口号流传。"
"治世?"林宇挑眉,"这可是明显的造反之意。"
荀彧点头:"正是。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其弟张宝、张梁分别被称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张角则是天公将军。他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组织体系,发展信徒三十六方,每方约有万余人。"
林宇闻言,暗自心惊。三十六方,就是三四十万人的武装力量!历史上的黄巾起义规模确实惊人,但亲耳听闻这个数字,仍让他感到震撼。
"朝廷可知晓此事?"
荀彧摇头:"朝廷虽有所警觉,但尚未完全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太平道表面上是以治病救人为名,暗地里却在策划大事。其信徒遍布各地,多为受苦受难的百姓,他们对太平道寄予厚望,愿意追随张角起事。"
林宇沉思片刻:"我们需要更详细的情报。文若,你可有太平道内部的眼线?"
"有一位家族故交的子弟,因病得到太平道救治,对张角感恩戴德,后被发展为太平道信徒。我一直与他保持联系,从他那里得知,太平道已经确定了起义的时间。"
林宇心中一紧:"何时?"
"来年三月初五。"荀彧低声道,"他们选定此日,是因为有甲子得天下的谶语流传。"
林宇皱眉思索。来年三月,距今约半年时间。如果按照历史进程,黄巾起义因计划泄露提前爆发,最终导致失败。但在这个世界,历史会一模一样地重演吗?
"文若,让你的眼线继续关注太平道动向,特别是张角的计划和太平道在各地的准备情况。"林宇郑重嘱咐,"同时,我们也要开始自己的准备工作。"
"孟德有何计划?"荀彧问道。
林宇展开随身携带的地图:"黄巾起义若爆发,必然席卷大半个中国。我们现在需要做两手准备:一是设法向朝廷通风报信,为平定叛乱做准备;二是为自己谋划出路,在动乱中寻找机会。"
荀彧点头认同:"向朝廷通风报信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朝廷重视这一威胁。至于谋划出路,孟德有何高见?"
林宇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区域:"太平道势力主要集中在这几处。若黄巾起义爆发,这些地区必然首当其冲。我们需要避开这些区域,同时又要保持足够的距离,以便观察局势发展。"
"你的意思是,我们既不直接卷入,也不完全置身事外?"
"正是此理。"林宇肯定道,"黄巾起义虽然最终会被平定,但在动乱过程中,必然会有一批人崛起。历史上的刘备、袁绍等人,不就是在平定黄巾的过程中逐渐崭露头角吗?"
荀彧露出赞赏的神色:"孟德果然深谋远虑。如此说来,我们应当如何准备?"
林宇正色道:"首先,扩充我们的情报网络,密切关注太平道动向。其次,招募可靠人手,组建一支小规模但精锐的私人武装。再次,积累资源和物资,为可能的长期动乱做准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贤才,为将来奠定基础。"
荀彧郑重点头:"这些准备工作确实必不可少。我会立即着手情报网络的扩充,同时寻找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你。"
林宇笑了:"文若一向知我所需。对了,公达近来如何?"
"公达正在研究战略问题,对太平道可能的起义路线和战术颇有见解。若孟德有意,不妨一同商议。"
"正合我意。"
当日下午,林宇与荀彧、荀攸三人在荀家密室中详细讨论了应对黄巾起义的策略。
荀攸展开了他绘制的详细地图:"根据我的分析,太平道势力主要分布在这些区域。若起义爆发,他们很可能沿着这几条路线进发。"
地图上标注的路线与林宇记忆中的历史基本吻合。黄巾起义初期,张角领导的部队主要在冀州一带活动,其弟张宝、张梁则分别在幽州和兖州展开行动。
"朝廷若要平定叛乱,必然会派遣大量军队。"荀攸继续分析,"按照常理,何进作为大将军,应该会统筹全局。各路诸侯和边境将领也会被征调参战。"
林宇点头:"公达分析得很准确。不过,我更关心的是,在这场动乱中,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自己?"
荀彧思索片刻:"以孟德的才华和地位,若能在平定黄巾起义中立下功劳,必然会受到朝廷重用。但如何参与,又避免过早暴露锋芒,需要仔细谋划。"
林宇转向荀攸:"公达以为如何?"
荀攸沉吟道:"若依我见,孟德可以请求随军观战,以学习军事为名,实则暗中积累经验和人脉。一旦机会合适,再展露才华,立下功勋。"
"我也是这么想的。"林宇赞同道,"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做更多准备。"
他转向荀彧:"文若,你与太平道内部眼线联系,探听更多具体计划,特别是各地方首领的身份和实力。同时,也要关注朝廷对太平道的态度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又对荀攸说:"公达,请你继续研究可能的战略战术,分析太平道的优势和弱点,以及朝廷军队的可能部署。我们需要在关键时刻,能够提出制胜之策。"
两人齐声应是。
林宇继续道:"另外,我打算组建一支小型但精锐的私人武装。不求数量,但求质量。这支队伍将成为我们未来的核心力量。"
荀彧有些担忧:"组建私人武装,恐怕会引起朝廷猜忌。"
林宇摇头:"不必担心。我会以家族护卫为名义,规模不会太大,最多百人左右,不会引起注意。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人选来训练和领导这支队伍。"
"我倒是知道一人,名叫典韦,武艺超群,忠心耿耿,或可一用。"荀攸提议。
林宇眼前一亮。典韦!历史上曹操的贴身护卫,勇猛无比,最终为保护曹操而壮烈牺牲。若能提前招揽,确实是个极佳的选择。
"公达可知此人现在何处?"
"据我所知,他现居于陈留,以保镖为业。为人忠厚,重信义,但因力大莽撞,常惹麻烦,生活并不如意。"
林宇当即决定:"明日我便启程前往陈留,亲自拜访此人。同时,也请你们物色其他可靠人选,尤其是有军事才能的。"
商议至此,三人对应对黄巾起义的初步计划已经成型。林宇决定先回家向父亲汇报,寻求支持。
回到家中,林宇发现父亲曹嵩正在书房研读奏章。
"父亲,儿子有要事相商。"林宇恭敬地行礼。
曹嵩放下奏章:"孟德何事如此郑重?"
林宇直言不讳:"儿子从可靠渠道得知,太平道已在暗中武装信徒,准备明年三月起义。此事若成,必将动摇朝廷根基。"
曹嵩面色骤变:"你确定消息属实?"
"十有八九。太平道发展多年,信徒遍布各地,据说已有数十万之众。他们头目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其弟张宝、张梁分别被称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组织严密,意图明显。"
曹嵩沉思良久:"此事非同小可。若消息属实,确实应当早做准备。你打算如何应对?"
林宇将与荀彧、荀攸商议的计划一一道来,特别提到了组建私人武装和招揽人才的想法。
曹嵩起初有些犹豫:"组建私人武装,恐怕会引起朝廷忌惮。"
"父亲放心,儿子会以家族护卫为名,规模不会太大,主要是为了家族安全着想。"林宇解释道,"况且,若黄巾起义真的爆发,天下必然大乱,有一支可靠的护卫队伍,对我们家族安全至关重要。"
曹嵩被说服了:"你说得有理。不过,招募和训练这支队伍需要大量资金,我会安排家族财务支持你。只是,组建队伍一事务必谨慎,不可声张。"
"父亲放心,儿子明白轻重。"林宇保证道,"另外,儿子打算近日前往陈留,拜访一位武艺高强的人士,希望能请他加入我们。"
曹嵩点头表示同意,还特意交给林宇一块家族令牌,以便在外行走时能够调动家族资源。
准备就绪后,林宇带着几名家丁,启程前往陈留寻找典韦。
陈留是曹操的老家,也是曹家的根基所在。来到陈留后,林宇通过当地曹家的关系网,很快打听到了典韦的下落。
典韦现居于城外一个小村庄,以保护商队为生。当林宇来到村庄时,正好碰到典韦刚从外地护送商队归来。
第一次见到典韦,林宇心中震撼。此人身高八尺,体格魁梧,面容粗犷,眼神却异常坚毅。他手持两柄铁戟,腰间挂着短刀,一看就知道是个久经沙场的勇士。
"在下曹操,字孟德,特来拜访典壮士。"林宇主动上前行礼。
典韦有些意外,但还是放下兵器,回礼道:"不知曹公子何事寻我?"
"久闻典壮士武艺超群,义薄云天,特来相请共谋大事。"
典韦警惕地看着林宇:"我只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大事小事。曹公子若是要找保镖,我可以考虑;若有其他打算,恕我直言,我不想卷入是非。"
林宇欣赏他的坦率:"典壮士误会了。我确实是来请你担任护卫的,不过不仅是保护我个人,还有我的家族。"
见典韦仍有疑虑,林宇继续道:"实不相瞒,我得到可靠消息,太平道可能在明年发动大规模起义。若此事成真,天下必将大乱。我想组建一支精锐护卫队,护我家族周全,同时也为将来做准备。"
"太平道要造反?"典韦惊讶道,"我倒是听说过他们在各地活动,但没想到已经到了要起兵的地步。"
"事情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林宇压低声音,"太平道已有数十万信徒,遍布各州。若他们同时起事,朝廷必然一时难以应对。到那时,天下百姓将遭遇战火之苦。"
典韦沉默良久,最后直视林宇的眼睛:"曹公子为何告诉我这些?又为何选中我?"
林宇坦然道:"因为我需要一个不仅勇猛,还有判断力和责任感的人来帮我组建和训练这支队伍。我观察了你很久,认为你正是这样的人。"
"观察我?"典韦更加疑惑,"我从未见过曹公子啊。"
林宇神秘一笑:"方法自有多种。典壮士在当地的名声我早有耳闻,更何况,我曹家在陈留根基深厚,打听一个人的为人并不难。"
典韦直爽地问:"待遇如何?"
"月俸十金,每年额外奖励视表现而定。同时,你将有机会学习更高深的武艺和兵法,未来跟随我征战沙场,立下不世功勋。"
这个条件足以让一个普通保镖动心。但典韦似乎对金钱不太在意,倒是对后半段话流露出兴趣。
"学习武艺和兵法?征战沙场?"
林宇点头:"没错。天下将乱,英雄当立。我曹孟德不才,但愿在乱世中寻得一席之地。若典壮士愿意追随,必不会委屈了你的才能。"
典韦思考片刻,最终一拍大腿:"好!我跟你干了!不过我有个条件。"
"请说。"
"我在村里还有几个兄弟,都是好汉,如果可以,希望一起带上他们。"
林宇大喜:"求之不得!越多好汉加入越好。"
就这样,林宇成功招揽了典韦及其几名好友。这些人都是身怀绝技的勇士,将成为他未来护卫队的核心骨干。
返回洛阳途中,林宇与典韦深入交谈,越发欣赏这个直率勇猛的汉子。典韦虽然粗犷,但头脑清晰,对战场形势有着本能的判断,是个难得的人才。
回到洛阳后,林宇立即着手组建私人护卫队。他利用家族资源,在距离洛阳不远的一处庄园中设立了训练基地。典韦被任命为护卫队的总教头,负责挑选和训练新成员。
与此同时,荀彧也带来了新的情报:"张角已经派出大量传教士,在各地散发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符咒,同时秘密武装信徒。据说他们已经准备了大量武器,只等时机成熟便发动起义。"
林宇问道:"朝廷可有察觉?"
"朝廷确有所警觉,但由于太平道表面上以治病救人为名,加上行动隐秘,官方尚未认识到威胁的严重性。"
林宇思索片刻:"我们需要更多内部情报。能否安排人潜入太平道,打探具体计划?"
荀彧摇头:"太平道组织严密,外人难以渗入核心。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接触一些边缘信徒,从他们那里获取信息。"
"好,就这么办。另外,我们需要开始储备物资和粮食。若黄巾起义爆发,市面必然混乱,物价飞涨,提前准备总是好的。"
荀彧赞同道:"我会安排人手,秘密收购和储存粮食、药材和必要物资。"
接下来的日子,林宇一边组建私人护卫队,一边与荀彧、荀攸等人密切关注太平道的动向。他还特意拜访了一些精通医术的名医,学习基本医术和药理知识,为可能的战时救治做准备。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林宇的私人护卫队已初具规模,有精选精锐成员五十余人,都是经过典韦严格挑选和训练的好手。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一个都是身怀绝技的勇士,足以应对一般危机。
这天,荀彧急匆匆来访,带来了重要情报:"有朝廷官员已经开始注意到太平道的异常活动。据说有人向朝廷举报,称太平道图谋不轨,准备起事。"
林宇立刻警觉:"是谁举报的?朝廷如何反应?"
"具体是谁举报不得而知,但朝廷已经派遣密使前往冀州等地调查。若查实,必将采取行动。"
林宇陷入沉思。历史上,黄巾起义正是因为计划泄露,被迫提前发动,最终导致准备不足,失败收场。如今看来,历史可能将要重演。
"文若,我们需要做两手准备。"林宇决定道,"一方面,密切关注朝廷动向,看他们如何应对太平道;另一方面,加快我们自己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可能提前爆发的叛乱。"
荀彧点头:"我会安排人手,加强对朝廷和太平道的监视。同时,也会加速物资储备。"
"另外,我打算再去一趟何进府上,探听军方的准备情况。"林宇补充道。
第二天,林宇便前往何进的府邸。何进最近因为太平道的事情,显得有些焦虑,但还是接见了林宇。
"大将军近来可好?"林宇行礼问候。
何进面色凝重:"孟德来得正好。近日有人举报太平道图谋不轨,朝廷已派人调查。你之前不是提醒过我要警惕太平道吗?可有更多消息?"
林宇心中一动,看来何进已经意识到了太平道的威胁。这是个好机会,可以借此增加与何进的互信,同时也为自己将来参与平叛做铺垫。
"大将军,据我所知,太平道确实已在暗中武装信徒,准备起事。他们的首领张角自称大贤良师,组织严密,信徒众多,若不早做防范,后患无穷。"
何进神色更加凝重:"你的消息从何而来?"
"在下家族在各地都有产业,时常有商旅往来,因此得到一些消息。另外,我也通过一些渠道,专门探查太平道的活动。"
何进沉思片刻:"看来事情比我想象的更严重。若太平道真要起事,朝廷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林宇试探性地问:"大将军有何打算?"
"我已上奏陛下,请求派兵围剿太平道首领。同时,也在调集各路兵马,以防不测。"何进答道,然后意味深长地看着林宇,"孟德既然对太平道如此了解,不知可愿为朝廷出力,提供更多情报?"
林宇内心大喜,但表面上保持平静:"在下愿为大将军效劳,尽一份绵薄之力。"
"好!"何进拍案而起,"我会派人与你联络,你有任何消息,可直接告知他们。另外,若太平道真的起事,我可能会调集大军平叛。到时候,你可随军观战,学习军事。"
这正合林宇的意!他恭敬地答道:"多谢大将军栽培,在下定当全力以赴。"
离开何进府邸后,林宇立刻去见荀彧,将此事告知。荀彧听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此一来,我们既可以为朝廷提供情报,帮助平定叛乱,又能借机参与军事行动,增长见识,一举多得。"
林宇点头:"不过,我们还需要做更多准备。一旦黄巾起义爆发,局势必然动荡。我们要在混乱中保持清醒,抓住机会。"
接下来的日子,林宇一方面通过荀彧的情报网络,收集太平道的最新动向;另一方面,也与何进府上派来的联络人保持沟通,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同时,他还加紧训练自己的私人护卫队,并不断扩充物资储备。
转眼间,又过了两个月。这天,荀彧带来了惊人消息:"朝廷已经掌握了太平道起义的具体计划,准备大规模逮捕太平道成员。张角得知后,可能会提前发动起义!"
林宇瞬间警觉:"确定吗?何时会发动?"
"时间尚不确定,但可能就在这一两个月内。太平道已经开始秘密调动人手,各地方首领也在准备武器和粮草。"
林宇立刻做出决定:"我们必须加速准备。文若,通知所有可靠的人手,随时准备行动。同时,也要将这一消息告知何进,表明我们的价值。"
当天,林宇便派人将这一重要情报送到何进府上。何进收到消息后,立刻召见林宇。
"孟德,你的情报若属实,事态比我想象的更为紧急。"何进面色凝重,"我已经下令各地方官员严密监视太平道活动,同时也在调集兵马,准备应对可能的叛乱。你有何建议?"
林宇沉思片刻,然后道:"大将军,依我之见,应当先发制人。太平道势力分散在各地,若能在起义前抓捕主要首领,或许可以将叛乱扼杀在摇篮中。"
何进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已经下令逮捕张角等人。不过,太平道组织严密,首领行踪不定,要一网打尽并不容易。"
林宇继续建议:"除了抓捕首领,还应当加强对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防守,防止叛军突袭。同时,也要准备足够的粮草和武器,以应对可能的长期作战。"
何进对林宇的见识感到惊讶:"孟德年纪轻轻,却有如此军事眼光,实属难得。这些建议我会认真考虑。对了,若叛乱真的爆发,你可愿随军出征?"
林宇恭敬地回答:"在下一直向往军旅生涯,若能随大将军出征,实乃三生有幸。"
何进满意地点头:"好!到时候我会安排你加入军师团,参与军事决策。这对你来说,将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离开何进府邸后,林宇立刻返回家中,向父亲汇报了最新情况。曹嵩听后,面色凝重:"看来乱世真的要来了。你有何打算?"
林宇回答:"儿子已经与何进商定,若黄巾起义爆发,将随军出征,参与平叛。这既是为朝廷效力,也是为自己积累军事经验和人脉。"
曹嵩沉思片刻:"你的决定我支持。不过,随军出征危险重重,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会安排家族中精通武艺的子弟随你同行,保护你的安全。"
林宇感激地点头:"多谢父亲关心。儿子会小心行事,不会冒险。"
接下来的日子,林宇一边与荀彧、荀攸等人密切关注太平道的动向,一边加紧自己的准备工作。他还特意拜访了几位精通兵法的老师,学习军事谋略和阵法,为将来的战场做准备。
就在这紧张的准备过程中,一个晴朗的早晨,荀彧匆匆赶来,神色异常紧张:"大事不好!张角已经得知朝廷要大规模逮捕太平道成员,决定提前发动起义!据说,各地方的太平道信徒已经开始秘密集结,随时可能发动攻击!"
林宇立刻站起身:"确定吗?何时发动?"
"最快可能就在这几天!我们的眼线报告说,张角已经下令各地方首领准备起事,只等他发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符咒,便同时行动!"
林宇当机立断:"立刻通知何进!同时,召集我们的所有人手,准备行动。黄巾起义即将爆发,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荀彧匆匆离去,去通知何进。林宇则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谋士和护卫队首领,进行最后的部署。
"张角即将发动起义,朝廷虽有准备,但面对数十万叛军,初期必然手忙脚乱。"林宇向众人解释道,"我们要在这混乱中保持清醒,既要帮助朝廷平定叛乱,又要保全自己,并在适当的时机展现才华,赢得声誉。"
典韦问道:"主公,我们应当如何行动?"
林宇看着地图,指着几个关键位置:"黄巾军主力很可能会攻击这几个重要城市。我们将随何进大军出征,参与平叛。在战场上,我们要保持警惕,既要立功,又要保全实力。"
众人齐声应是。
当天下午,何进派人紧急召见林宇。
"孟德,你的情报果然准确。朝廷已经得到确切消息,张角确实准备提前发动起义。皇上已经下诏,命我统率大军平叛。你之前说要随军出征,现在可做好准备了?"
林宇郑重回答:"在下已经准备多时,随时可以出发。"
何进满意地点头:"好!三日后大军出发,你随我军师团同行。这次平叛,将是一场硬仗,但也是你展现才华的好机会。"
林宇恭敬行礼:"在下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大将军厚望。"
回到家中,林宇立刻开始最后的准备工作。他检查了自己的装备、物资,确保一切就绪。同时,他也与荀彧、荀攸等人进行了最后的战略讨论,确定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方案。
父亲曹嵩亲自来到林宇的房间,神色凝重:"孟德,你真的决定要去?"
"是的,父亲。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既可以为朝廷效力,也可以积累经验和声望。"
曹嵩叹了口气:"我知道无法阻止你。只是记住,在战场上一定要注意安全。立功是好事,但性命更重要。"
林宇郑重点头:"父亲放心,儿子定当谨慎行事。"
曹嵩从怀中取出一件精致的袍甲:"这是我年轻时在战场上穿的,如今传给你。虽然多年未用,但坚固依旧,可保你安全。"
林宇接过袍甲,感动不已:"多谢父亲。儿子定当珍惜使用。"
最后的准备就绪后,林宇静静地等待出征的日子到来。他知道,一场足以改变历史的战争即将开始,而他,将成为这场战争中的重要角色。
黄巾起义,这场东汉末年最重要的农民起义,将成为他展现才华、崭露头角的舞台。随着这场起义的爆发,东汉王朝将正式进入动荡时期,而他——未来的魏武帝曹操,也将开始自己的崛起之路。
三日后的清晨,何进大军整装待发。林宇身着父亲赠予的袍甲,带着精选的护卫队,正式加入了何进的军师团。
站在军营高处,眺望远方,林宇心中感慨万千。他已经预见到了黄巾起义的爆发,也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接下来,就是在乱世中展现才华,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了。
"乱世将至,英雄当立。"林宇低声自语,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就在他思索间,一名传令兵匆匆跑来:"曹参军,大将军召集各位军师,有要事相商!"
林宇整理衣冠,大步向军帐走去。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