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乡野大文豪 小说:军事历史 作者:九万句 角色:张三立九万句 简介:张三立本是现代农村小地主,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一觉醒来,却成为唐末破落户,准备带人去要饭 开局一个碗,两袋粮,其他一无所有! 父母被抓、家园被毁、 张三立不甘失败,自称我命由我不由天,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兔子搏鹰、扮猪吃虎、驱虎吞狼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 书评专区 超时空犯罪集团:写作时间:2013-...
第10章 四处搞钱
父亲母亲身体已经恢复,粮食也已经入库。张三立之前设定的目标全部完成。
趁着暂时还没有其他事,也就把平时留在县城里乞讨的刘波等四个人喊了回来。借着粮食丰收和父母出狱的双喜临门,在院子里好好大吃了一顿。
接下来为了这一大家子的可持续发展,聚餐完成后,张三立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开会讨论下一步计划。
毕竟在后世,张三立他们家虽然是种粮大户,每年收获的粮食体量庞大,足足够全村人吃好几个月。
可是也仅仅是满足吃饭问题,至于其他的穿衣用度、日常开销等正常的社会活动,还是需要将粮食卖掉换成钱,才能进行购买消费。
目前的情况同样如此,以物换物这种古老的商品交易是上古时代的交易方式。现在是唐朝末年,货币交易极为发达,民间和朝廷之间的商品贸易更是快速流通,所以现在的重中之重就是:搞钱,手里必须要有有流动资金。
怎么搞?张三立直接开门见山。
刘波和王二算是这群人里面出类拔萃的人,张三立也没有亏待他们,让他们两个做了个队长,各自管理十来个人。
刘波脑子机灵活络,直接话赶话着回答道:少爷,要我说,还是继续全员搞乞讨,投入少,回报多。没有风险哪有回报。
王二平时就憨厚稳重,听到刘波这边的回答,并没有给予多大的认可。而是连连摇头。反驳道:
全员乞讨风险太大,吃了上顿没下顿。不确定性太多了。建议还是老老实实种地,虽然也是靠天吃饭。但是毕竟多少有些收成。
剩下的其他人也没有自己的想法,只能掺合在一起,叽叽喳喳地争论个不停。张三立也不管他们,看着他们吵闹。
至于自己的父亲母亲,张三立并没让他们参与。毕竟他们年龄也大了,老眼昏花,早就想着从村里找几个丫鬟过来,照顾他们二老的日常起居,顺便还能陪着他们聊聊天,解解闷,不至于整日无聊,怪孤独的。
听完他们二人的观点,张三立并没有觉得有亮眼的地方,甚至觉得过于片面,不过没办法,个人地位决定了格局的局限性。
对此,张三立也是感到无奈。想起后世的一句话,屁股决定脑袋。
至于跟手底下这些人讲究民主谈论的模式,更是迂腐至极,毕竟都是些长工佃户的儿子,他们生长的环境和接触到的教育决定了他们的思想。
只能说还是他们的思维水平不够,目前来说还是自己专权专制,谋独不谋众更合适啊。
张三立咳嗽几声后,大厅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第一:牌匾就是我们的金字招牌,有了它,我们在飞狐县,也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第二:玉米和土豆除了剩下自己吃和明年播种的,还是可以深加工一下,作为商品出售的。
第三:县城里的乞讨事业也很重要,刘波你作为队长,继续领导伟大事业,顺便要跟城中其他帮派的同行多多沟通,留意异常消息。
说干就干。
第二天,张三立便安排人手去准备进城的东西。毕竟玉米和土豆都是明朝十七十八世纪才从南美洲流入中原的粮食作物,经过半年的熟悉了解,手下人也才知道了它们的种植方式,至于加工工艺,只能一步一步地教给他们做了。
玉米晒干后,磨成细细的面粉。随后加水和面。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等到玉米粉被手经过无数次,揉搓成一个光滑细腻的团后,再分成一个个小球。
“就跟做馒头一样。你们懂不懂?”张三立一直絮絮叨叨地指导,早就有点烦躁。
“哦”围观的人们异口同声,将这个哦字。抑扬顿挫地喊了出来。
“少爷,我们不懂。我们只是吃过馒头。”这个反转,让张三立的心脏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唉,也是。这地方本来就不生长小麦,至于面粉更是如同玉米粉一样,闻所未闻,对他们而言,也没什么区别。就算是吃过馒头,也绝对是乞讨得来的。张三立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继续一头黑线地指导他们。
接下来,把它们压成一块饼一样。放在蒸笼里蒸熟就好了。
至于土豆更是简单,随便挑一些,一部分也是放在蒸笼里蒸熟,剩下的一些,放在泥炉里烤着吃。等到表面有部分发焦发黑,赶紧拿出来,趁着热吃,焦糊香气搭配着绵软细腻的口感,那味道,可真是绝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对,只欠一块敲门砖。
没错,张三立也把牌匾卸了下来。找了一辆车拉上,车上还准备了一些笔墨纸砚等物品。至于另一辆车上,则是泥炉和几个竹筐,里面放的也是玉米饼和熟土豆之类的东西。
就这样,两辆车,十来个人风风火火地朝着县城进发了。
正是夏深初秋的时节,张三立坐在车上,想起来王维的那句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只是这边塞之地,现在那有什么青山绿水,早就是野草枯黄,秋风萧瑟的寂寥景色。
或许不久后,这里也将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一片白雪茫茫的冬景。
一路无声,除了车轮咿呀,人群中的低声窃语,还有塞外特有的大漠孤烟,再并没有充满生机的声音了。
继续阅读《乡野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