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张三立九万句全文在线阅读

小说:乡野大文豪 小说:军事历史 作者:九万句 角色:张三立九万句 简介:张三立本是现代农村小地主,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一觉醒来,却成为唐末破落户,准备带人去要饭 开局一个碗,两袋粮,其他一无所有! 父母被抓、家园被毁、 张三立不甘失败,自称我命由我不由天,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兔子搏鹰、扮猪吃虎、驱虎吞狼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 书评专区 超时空犯罪集团:写作时间:2013-...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乡野大文豪

小说:军事历史 作者:九万句 角色:张三立九万句 简介:张三立本是现代农村小地主,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一觉醒来,却成为唐末破落户,准备带人去要饭
开局一个碗,两袋粮,其他一无所有! 父母被抓、家园被毁、 张三立不甘失败,自称我命由我不由天,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兔子搏鹰、扮猪吃虎、驱虎吞狼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

书评专区

超时空犯罪集团:写作时间:2013-2014跨位面发展,但是“红颜祸水”,开始恋爱后水准一路下滑。 不可名状的入侵:前面斗恶魔看着不错。 接着越来越混乱了。头晕。 道长去哪了:前边剧情给个4分没问题。后边的剧情我在评书区发帖子吐槽过了。我想了想,主角以怨报德也就罢了,偏偏心里还觉得自己对他们很感激。受不了受不了。 乡野大文豪

《乡野大文豪》部分章节免费阅读

第5章 调整策略


当上师爷后的生活顺风顺水,简直不要太快活。除了自己的父母还在县衙里扣着,这是他无法缓解的心痛。

师爷作为县令的下属,相当于是他的幕僚,虽然不及和县令基本平起平坐的县丞,但是也算是体制中的一员了。毕竟县丞可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加上几辈子祖坟冒青烟的运气才有可能从身无分文的寒门学子变成**朝廷治下的官吏。所以如今仅仅通过一首诗词便能得到一个衙门的工作,虽然性质类似于后期的临时工,但是张三立心中早就开心得像个猴子了,万事开头难嘛,既然都踏进了公家的门槛,那么后面的事情自然就好办多了。

虽然工作在县衙,却没有相当的束缚,县令也是对于自己的幕僚向来是百无禁忌,只要有真才实学,可以适当地放荡不羁一些。

平时的工作要求也是弹性工作制。衙门没啥事的时候自己干自己的,有事了得尽快赶回衙门,其他事务自行定夺。

而且根据师爷的工作待遇,还给他配了一头驴,两斗粟米,一名衙役供他日常差遣。平时没啥事,他也就不在衙门呆着,回乡下去了。

张三立在的村子叫泽水村,村子不大,也就五百多人口。除了日常耕种外,平日里男女老少也没啥事,经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说说最近的粮价上涨、县城里赵太爷新纳一房小妾,据听说还是州府城里天香楼的头牌,因为时过境迁,与新晋的女子们相比之下自然显得年老色衰。为了在被社会真正淘汰之前,有所依靠。便眼光向下,找个有钱人的主,做了赵太爷的小妾。

赵太爷本身便是风流至极的人物,早年间靠着父亲走南闯北的做镖局押货,给他攒下一份偌大的家产。后来北部边境,朝廷与外族持续开战,外族也时不时地南下抢劫打秋风。至于南下,更是有几个强大的节度使。个个拥兵自重,相互攻打,意图把当朝的皇帝接回自己家看着。也学汉朝末年的曹孟德,过一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瘾。既然时局动荡,边境与关内地区道路不通,也就转行,从镖局做了粮食大户,开着十几家米店粮行,也算是飞狐县地区叫的上号的有钱人了。

近来衙门中无事,张三立也就骑着高头大驴,也就是传说中的画眉驴。前面由衙役牵着,后面跟着十几个少年们,一起浩浩荡荡地回村了。

如此庞大的队伍,经过村里的时候,被村民们集体围观,大家都听说了,张三立家父母去年冬天纳粮不足被带走的消息,以为张家自此破败,唯一的儿子也从此一蹶不振。毕竟刚开始那段时间里,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谁都不清楚呆在屋子里干什么。

如今才是第二年春天,便骑着驴,前面衙役开路,后面跟着一群长工们,就回来了。看来是张家东山再起了,儿子都已经在衙门里当官咯,纷纷交头接耳,至于那些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抬起头,正好与张三立的眼神四目相对。赶紧忙不迭地低下头。发出嗤嗤的浅笑声。

张三立对于村民们的窃窃私语,是没什么在乎的,毕竟乡村地区向来人多眼杂,得权得势,村民眼红嫉妒;一旦失去权势或者威望,便会被村民立马嫌弃甚至还有一丝同情怜悯。倒是姑娘们的嗤嗤一笑,却让他春心荡漾,各种异样的心思飘到九霄云外去了。

果然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世界万物都到了交配的季节,动物们蠢蠢欲动,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烈的荷尔蒙的味道。想起后世这段动物世界的著名语录,张三立心里由衷地佩服赵老师的先见之明和精准分析,说得实在是太好了啊。

回到家中,便命人去安排衙役,让他好生住着,毕竟平时跑个腿送个信什么的,全靠这位衙役大哥。公家的士兵,如今成了任张三立驱驰的仆人。这下少年们对他的崇拜感更深了,虽然这些人都是平时给他家做长工人家的孩子们,平日里,没啥事纷纷跟在他身后,拉帮结派,混口饭吃,毕竟这世道,集体总比单干强,有啥事总能相互照应着。混口饭吃嘛,不寒碜。

既然自己也当了衙门里的官,再带队去乞讨自然是说不过去的,再加上最近街上不太平,到处在抓壮丁充军,至于乞丐更是有多少抓多少,反正乞丐一律当孤儿对待,既不用登记在册,就连军饷都不用发,平时军队里有吃有喝就足够了,为了不冒风险。因此,张三立决定还是先把大部分人撤回到乡下来,留几个机灵点的继续在县城里待着,一有风吹草动,立马派人回来报道。对于这一策略的调整,张三立心中洋洋自得,这一波啊,咱不再是“开局一个碗,发展全靠跪了”,咱这次要站着也能把这饭要回来!

最终留下四个机灵的少年,张三立命令他们白天多去衙门和戏台门口转悠,看看衙门口每天的人员流动,听听人们说戏台上的告示都在讲些什么,然后赶快回来报告。晚上的话,也不用全部回来,其他人继续在破庙或者废弃房屋里睡觉就行。同时还得安排放风的人,别被半夜抓人充军的官兵一锅端。

带回来原本在县城里的十个人,张三立现在有王二在内的十三个人,既然王二平时管理的也不错,也就让他自己处理,自己也懒得亲自下手去安排。毕竟,这王二对自己也是忠心耿耿。

新增了这么多张吃饭的嘴,自己一个月两斗粟米,显然是完全不够的,只能让他们平常去地里也去挖些野菜,掺杂在米饭里,做菜饭吃,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如此过了快两个月,地里的庄稼也都长了出来,平时,除除草,松松土就行。重要工作仍然是加固院墙,平整土地。经过张三立和手下少年们的辛苦修理,整个院子的全貌终于展现了出来。

占地整整两亩有余。分为前院后院,也就是两进的屋子。中间的堂屋自然是会客厅,平时迎来送往、会客就餐、商量事务全在这儿进行。后院则是日常起居的地方,六间方方正正的屋子,平时张三立就住在这里。

院子四周则是高高的城墙,四个角落各有一座小瞭望台,瞭望台之间用过道相连起来,平时其中一个瞭望台有个啥事。其他瞭望台的人可以立马赶过去。至于前院,原本只有一个大门。可是张三立考虑到后期的安全问题,也是带领手下们从山上拉下来石头,以及捡的富贵人家丢弃的旧砖,勉强搭建起一个包含大门在内的城楼,城楼中间又搭建了一个稍高一点的屋子,平时能遮风挡雨。院子里的人可以从开在城楼内侧的两个斜道台阶走到城墙上面。

毕竟工期很赶,再加上实在是石料匮乏,拉到的石头也是个头不大,堪堪能做个城楼基座,目前也只能寄希望于能用到今年秋天,等到玉米和土豆丰收后,再以粮做赈,雇佣更多人搬来大块石料,只有将大块石头用作根基,然后在上面砌上砖石。这样才是最稳妥和安全的。

点击阅读全文